第44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44)[第1页/共2页]
幸亏平阳县不小,稻花鱼养殖一事目前就徐家村及周边几个村落晓得,还没传开。
“不消了爹,我正要跟你们说,我跟农场订好了,一共一千条,是场长和我一起选的,条条都是好苗,还给伶仃拉了个网,到时候带着桶去装就是了。”
院子里仍然围着很多人,都是来探听稻花鱼的养殖体例的。
“明天杀只鸡,给你炖汤补补。”
“走!这就带你去选鱼苗。我这批鱼的祖宗,当初是从各地鱼塘精挑细选来的,代代滋长才有现在满湖的鱼,向来没往外卖过苗,你是第一个。不过我说话算话,你要多少我都给。”
徐母一听有事理,立马折返来,没事连院门都不敢出了,恐怕一不留意说漏嘴,把闺女好不轻易搞到的鱼苗给显摆没了。
徐茵分开前的一番话,让场长豁然开畅。
二老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稻花鱼跟野生的没啥辨别,生命力畅旺,养在水缸里能活好几天,撑到办丧事没题目,就问老徐家买了。
“老头子,你猜咱家的鱼卖了多少钱?”
农忙时节大师都会买点肉补补,是以肉很紧俏,去得早都不必然有,只能抢点骨头。
“农场里的鱼?那是真不错!”
“嗯,不过我得先去帮他把农场的地犁好,他们也是有任务目标的。”
有些是买不到肉,拿鱼来补身子,毕竟农忙耗体力。
这如果养殖胜利了,不但多收成一批鱼,水稻亩产还能增个一两百公斤。
这时,徐老爹返来了。
“嚯!这是甚么种类的瓜?”
更欢畅的还在前面――
太好吃了吧!!!
有些是感觉老徐家本年运势不错,买条鱼归去沾沾好运,说不定下季自野生的稻花鱼也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此次卖的好,是因为养鱼的人少,下季大师伙跟风养,鱼价也会随之降。
二老想通今后叹了口气。
“妈,鱼苗没到咱家前你可千万别往外说,不然到时候大师都涌去农场买了,场长烦不堪烦,干脆连我家那一千条也不卖了咋整?”
他回到办公室,低头写了一份打算,写完松了口气,昂首看到地板角落的大西瓜,笑着摇点头:
两百多条鱼,留一部分自家吃或送人,其他不出三天全卖出去了。
“一百五十七。”徐母冲动得脸泛红光,“刨除买鱼苗的本钱,净赚九十九!”
“妈,你别欢畅得太早。”徐茵泼她冷水。
不过,他也在想:家庭户都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农场那么多水田,何不试一试呢?
徐茵本来想和西瓜一样拉去县里摆摊的,成果刚收上来,就被村民们你两斤、我五条地买走了很多。
不过没干系,鱼价便宜了,老百姓的餐桌上才气顿顿看到鱼。
农场那么大片地盘,还缺一个西瓜吃不成?
看来下半年,徐家村会增加很多稻花鱼养殖户。
“还是割稻子那两天杀吧,给爹和娘舅他们都补补。”
她筹算三亩水稻田来均匀分这一千条,剩下那亩稻田留着备用。万一鱼得了病,需求隔分开来养呢。
就是给的有点心疼。
“那臭大脚恋慕死我了!她家的鱼拉去县里卖,才卖掉一半,咱家的鱼不费阿谁劲就全卖完了!哈哈哈!”
只要自家的稻花鱼肥而鲜美,不怕与人合作。市场经济下,品格才是统统的保障。
另有稻鱼共生的水稻,稻穗结的特别好,既大又饱满。
“多少?”
徐母送走村民,给闺女盛了碗绿豆汤:“如何样?于徒弟肯借拖沓机给我们用吗?”
同个村,拎个桶上门就行,交通费都省了。
总之各有各的策画,这倒是便宜了徐茵家。
“路上碰到建军,他说有个夜校同窗家里承包了个鱼塘,承诺卖他一批鱼苗,问我们要不要一起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