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页/共3页]
时候线:681年承平下嫁薛绍,同日李显迎娶韦氏;683年12月李治驾崩;684年2月李显被废,李旦继位;688年李冲造反,薛绍兄长参与,薛绍受扳连死于狱中;690年承平再醮武攸暨;
武攸暨敢怒不敢言,承平心胸惭愧,嫁畴昔以后便没有横眉以对,但武攸暨却始终对她怀有防备之心,亲身扶养前妻留下的女儿永和县主。而承平自有四个后代,见他如此,便也只一心扶养薛绍的孩子,闭门不出,连宫中也不去了。
婚后承平、薛绍二情面投意合,很幸运,但是薛绍的兄长忌讳承平是武后之女,常跟薛绍说公主不好。两年后高宗归天,太子李显继位却很快被废,豫王李旦继位,却只是傀儡,武后临朝擅权。
垂拱二年(686年)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殛毙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因而葛福顺将韦等人的首级送给李隆基,李隆基在灯下看过以后,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带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前面。李隆基派葛福顺带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带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两边商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别离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半夜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以后,即带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卖力保卫中宗棺木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以后,全都披挂整齐呼应李隆基等人。
李显曾特地下诏免承平公主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施礼
公元705年正月(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承平公主有功,而受封“镇国承平公主”,李旦封“安国相王”;11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
光宅元年(684年)仲春,李显筹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活力地说:”朕即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成?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神功元年(697年),苛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承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承平公主都非常惊骇,共同揭露其罪过,下狱处以极刑。
公然第二年风云变幻,武后在一系列铺垫以后,终究即位为帝,立武氏七庙,攸暨封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武家一刹时成为皇族宗室,李家反而屡遭架空毒害。
李仙蕙(684年-701年),字秾辉,唐中宗统统女儿中排行第七。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以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宗子武延基。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蒲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朝堂上风起云涌,承平固然极有见地策画、肖似武后,偶尔也跟母亲、上官会商政事,但并无揽权的志愿,劝说母亲宽待李显以外,只想与丈夫和后代过自家的承平繁华日子。但是树欲静风不止,就在她刚生下第二子薛崇简不久,薛绍的兄长参与李冲造反案,薛绍遭到扳连,死于狱中。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