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衣剑三拜[第1页/共2页]
心中倒是心潮彭湃,想道:“天行健,阵势坤!易经中的这两句话,可谓涵盖了我人族的精华。而神农氏身为三皇中的地皇,则是用本身的平生阐述了‘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含义。”
无颜说罢,也捧了些井水喝,又扑了些在面上,山风一吹,顿觉非常风凉,向李三白笑道:“东边便是神农庙,我们去庙中拜祭下神农吧!”
李三白心中如有所悟,丹田中白衣剑“呛”的一声,蓦地飞出。
人族数千年来,若论“仁皇”,必称神农氏。伏羲虽明,却因幽深而小格式;黄帝虽刚,却发兵器而荡百姓。唯有神农氏,以其仁强,亦师亦帝,亦长亦友,使百族来服,人、妖合一,初创八百年乱世平章。
同普通的帝王分歧,神农氏无涓滴历煞之气,望之可亲。然其脸部的线条,却于温和中透出刚毅;一双微带笑意的眼中,亦自但是然的透着股高远。
而后剑光一振,剑中玄牝针噌然飞出,没入李三白的丹田,落到了他的气核当中。
继而又想道:“炎帝厚德载物,黄帝自强刚健,我人族有此二帝之精力,才气不偏不倚,繁华昌隆。”
两人便行至神农庙,进入庙中,只见庙里极是空旷,除了四周一些赞美神农的铭文外,便只要中间的一座庞大的神农泥像。
李三白同无颜在城中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吃了两碗粉面,便续向东南飞翔。
此处山平水畅,少有灾害,是以神农氏躬耕于此,始种稻谷。
烈山镇城区不大,处于厥水、涢水两河之间,厥水位于九烈山下,绕山而流,约十数里后,便同涢水汇合,流向随城。
一向以来,李三白心中所求,为情为欲,但是现在,贰心中却悄悄生出一股凌云之志!
李三白诧然望向白衣剑,只见白衣剑悬浮空中,竟向神农氏的泥像拜了三拜!
无颜呵呵一笑道:“陈腐相传,此处便是神农洞了!九烈山并无独特险要之处。但是恰是这类处所,才最宜居住,成为人族文明的发源之一。炎帝神农便是今后处走出,成为人族共主。厥后又进入苍茫山,使妖族心折,令人、妖八百年间亲如一家,不动兵戈。”
途中颠末襄水城时,李三白回到家中,母亲林婉华却不在,他便留下两百铜钱,与一张留言,而后续往南飞,两日以后,又到了随城,间隔凤都已只余八百里路。
李三白怔怔的望着神农氏的双眼,恍忽中仿佛看到神农带领人族莳植五谷、降服灾害的气象。在这些气象中,他仿佛明白到了神农氏独占的“霸道”。
李三白恍然间如有所悟,脱口念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本来是如许!本来如此!”
针与剑分,白衣认主!直到此时,李三白才真正获得承影剑的认同,成为白衣剑的仆人!
李三白一笑,上前捧了一捧井水喝下肚中,只觉清冷甜美,甚解暑意,不由得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浑身舒爽,向无颜道:“好甜!”
这日,李三白御剑飞翔了约莫五百里路,到达一座名为河口县的城池,看看天气已晚,便按落剑光,同无颜进入城中憩息。
李三白摇了点头,笑道:“没有甚么!”
无颜笑道:“这井名为神农井。相传九烈山上共有九井,炎帝神农氏出世时,九井自穿,吸一井则众水动。但是时至本日,众井湮塞,已不成寻。只余此一口井了!”
随城中部有群山连缀,若九龙回旋,因此被人呼为九龙山,乃炎帝神农氏出世之地。因炎帝曾在此山烈山泽、植五谷,因此九龙山又被呼作九烈山。
“既得白衣剑,何不为人皇?”
河口县位于汉江中段,汉水东流至此,便转而向南,冲刷出一道缺口,河口县因此得名。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