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金刚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佛陀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奇、不可骇、不生害怕,该当晓得,此人是非常甚为罕见可贵的。为甚么呢?须菩提!因为他了悟了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即不是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划一,无凹凸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五波罗蜜,皆以般若为导,若无般若,就如人无眼,以是,第一波罗蜜只是便利的化名罢了。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讲非实有忍辱波罗蜜,因为般若赋性,是寂然不动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别离?以是,忍辱波罗蜜也只是度化众生的化名罢了。为甚么呢?须菩提!我畴昔受歌利王节节分割身材,我当时,因得二空般若智,没有我法二执,以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为甚么呢?当时我的身材被节节分割时,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便会生起瞋恨心。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妄的、不虚的、如所证而语的、不说欺诳的话。

「佛陀!我本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典范,能够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如果到了末法期间,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在当时听闻这奥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淨信受奉持,这小我便是世上第一罕见的人。为甚么呢?因为此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别离了。为甚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实在,如果能离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么,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了。为甚么呢?阔别统统虚妄之相,便与佛无异,而能够称之为佛了。」

无实,就是「妙有不有」,不住有法,不见诸相可得,统统皆是人缘所生法,皆是无实的,故说「身相非身相」、「天下非天下」、「微尘非微尘」、「寂静非寂静」等;无虚,是「真空不空」,不住权乘不法,故说「是名身相」、「是名天下」、「是名微尘」、「是名寂静」等。无实是不住有,无虚是不住空,离空有二边,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义谛。

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佛陀于畴昔世为忍辱神仙时,此王恶逆无道,一日,率宫人出游,遇忍辱神仙于树下坐禅,陪侍女见之,捨歌利王而至忍辱神仙处听法,王见之生恶心,遂割截神仙之肢体。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见各种色。

信解:

【原文】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统统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该住色生心,不该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该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好处统统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讲统统诸相便是非相,又说统统众生即非众生。

【译文】

为五眼之一,便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的聪明。小乘人的慧眼,只得我空,犹有法执存在,对真谛还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终未究竟。

成绩第一罕见功德:

波罗蜜,意为「达到了此岸」。到此岸的体例,总括而言,其有六种,即为「六度」。此中「般若波罗蜜」一度最为首要,故称「第一波罗蜜」;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都要以般若为前导,不然即如盲行。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的了悟金刚经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顶礼讚歎,并叨教佛陀说道:「世上罕见的佛陀!佛陀所说的甚深奥妙的典范,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佛陀!如果有人听闻了这经法,而能信心清淨,那么,他便有了悟实相的聪明,该当晓得此人已经成绩了第一罕见的功德。佛陀!实相便是非统统相,以是如来讲以非统统相之秘闻,不执求、不住着,即名为实相。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绝品战魂    妃临天下:王爷我罩你    刽子手的征途    三十而受[豪门]    诡案组外传    素女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