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通信[第1页/共2页]
每次周二郎或周五郎来县城,都会给他带来一封信,然后再从他这里带归去一封信,明显相隔不远,要说的话也能通过周二郎或周五郎传达,但他们就是风俗写信,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了。
而周家男丁多,周大郎带上三个弟弟,一个挑两个箩筐就差未几了。
他道:“现在很多生姜都能收成了,也就你们的品相不错,我才舍得给这个价的,我卖出去也就提了几文钱的价罢了,你们如果情愿,那每天都给我送一篓到县城来。”
周五郎嫌弃,“去这么多人,万一把人家蜜斯给吓着了如何办?”
满宝就拉过周四郎,小声和他道:“我问过郑掌柜了,现在内里的姜比较贵,市场上卖的四十文到五十文之间,你如果没空亲身来卖,我感觉卖给他是最好的。”
本年他们家有了一辆板车,要比往年青松一点。
周四郎:……用心的,他们必然是用心的。
但满宝却往一旁的篓里放了一些,筹算去找另一个朋友。
周四郎吭哧吭哧的和三哥把板车推上坡,然后周二郎就接过板车,“行了,上面这一段我和大哥来。”
这可真不是个好动静,周四郎低垂着脑袋道:“行,卖吧,不过我们明天就卖一篓,剩下的我们本身拿去集市上卖。”
郑掌柜收下了她的送的姜,点头表示没题目,“正想和你说呢,我们药铺要进一批干姜,你不如留下十来斤老姜晒干给我,我看你这姜的质量不错,如果都差未几,晒干的姜我给你六十文一斤。”
两篓的生姜,满宝直接带着他们去济世堂。
一行人到了县城,便在城门口里分道扬镳,周大郎和周二郎周三郎一起去列队交税,周四郎他们则去卖东西。
剩下的姜,周四郎拿到了集市上摆摊,周喜跟着一起。
周喜赶紧问,“甚么蜜斯?”这买菜的普通不都是大人吗?
但是,固然衙役们不下乡征收,但宣讲还是要有的,宣讲的任务就落在了里长的身上。
周喜问,“每天都能卖出去这么多吗?”
小丁看了周四郎和周喜一眼,见他们都不介怀满宝说话,他便答复道:“三十五文一斤,连叶子一起。”
不错,就是通信,实在一开端是满宝和他写信,他稀里胡涂的回了信,然后这一来二去就成了笔友。
周四郎舍不得那五文到十文的差价,小声道:“一斤能赚好多呢。”
周喜顿时不敢多问了。
本年钱氏和老周头都不太想他去县城,但满宝提了,加上她也包管会紧盯着他,钱氏想了想,感觉没有千日防贼的事理,便让周四郎去了,她也想看看,这小子还不会赌。
小丁笑道:“县城里有钱人家也很多的,人家吃个肉,吃个茶都是要放姜的,以是这姜是调味品,不像我们乡间人,逢年过节才有肉吃,也吃不起茶,这才显得它奇怪。”
有板车,周家便不消挑担了,但走山路推车也很辛苦,以是周大郎才想着带上五郎,大师轮换着来,不过既然老四和老六都去,那这类重活儿还是交给老四吧。
征税甚么的是不成能衙门里的衙役下乡征收的,打死也不成能,特别是他们这片山路还不好走。
济世堂的郑掌柜也在柜台上,这大半年来他没少和满宝通信。
早在秋收前,周五郎来县城卖糖时就给郑掌柜死送了一封信,信上说她种的姜就要收回了,还问他想不想吃,想不想买。
满宝坐在板车上,板车一下坡速率就快起来,并且另有一阵又一阵的风劈面吹,她欢畅的哇哇叫,底子没重视她四哥。
然后郑掌柜就带她从药铺的后门出去,带着他们敲了隔壁一家的门,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翻开门来,郑掌柜就笑道:“喏,这就是我与你提的小丁,他家开着杂货铺,本身还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你的姜卖给他最好。”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