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页/共3页]
喜完又有些担忧,怕刘三太太给说的女人出身不可,却又怕被刘氏叱骂,犹踌躇豫的,既不敢发问,又不肯点头。
转念一想,这惩罚也并非全然无用,小张氏才刚嫁进郑家没多久,恰是与郑六爷新婚燕尔的时候,现在惹了如许的乱子出来,虽来由用的是闺中时与钟文谨有龃龉,但到底给郑家以及姑母荣亲王妃抹了黑,让他失了颜面,又一走就是一年,一年的时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中间另有郑大太太才给的两个面貌出众的屋里人绊着,再返来时,郑六爷怕早就没了畴前的热乎劲。
白芷同钟文谨说了外头这番传言,嘲笑道:“惩罚便惩罚吧,竟还让她得个好名声,这惩罚未免太轻描淡写了些。”
刘氏抿了抿唇,对于马氏这鹌鹑般的模样非常瞧不上,不过这会子她也没工夫理睬这个,便三言两语的把刘三太太所提的事儿给她说了。
送走刘三太太后,刘氏把马氏打发了出去,让她差人去寻崔以安返来,两口儿商讨商讨,若想要做这门婚事,就尽快筹办起来,若分歧意,也趁早说,也别迟误了人家女人。
不想刘氏那边却有客人,是刘氏的侄媳妇刘三太太,刘三太太的相公就是先前刘氏寿辰时从西宁送羊脂玉头面来的那位刘三老爷,刘三老爷在西宁当了两任知府,去岁年底进京述职,现在正在京里候缺。
刘三太太跟着刘三老爷外任十几年,没少与官太太们打交道,很有些察言观色的本领,见马氏如此,内心先鄙夷了一番,心想你一个庶子的庶子,还背着个克妻的恶名,有女人肯嫁就不错了,竟还抉剔起女人的家世来,但是转念一想,若换做自个,给儿子说亲时,不探听明白女方的环境,怕也是不会承诺的,便压了肝火,好声好气的与马氏讲解道:“说的这个女人是我娘家堂弟的嫡长女,族中排行第八,本年十八岁,她父亲虽有个举人的名头,却未退隐,母亲与你们府里大奶奶一样,同出青州宋氏,不过不比大奶奶嫡枝嫡派,倒是旁系,她大哥倒是比她父亲强些,端庄两榜出身,现任青州府下潍县知县,另另有一弟,本年十五岁,却已中了秀才。”
谁知说者偶然听者成心,堂嫂也是病急乱投医了,问了崔九荣的八字,然后带着黄八女人去了慈安寺,在寺门口跪了大半日,才求得了空主持拨冗相见,替他们二人卜算了一下,倒是个上上卦。
说的是刘三太太娘家的隔房的堂侄女黄八女人,与克死三任未婚妻的崔九荣差未几,她已经接连克死两任未婚夫了,再没人敢当她第三任未婚夫,刘氏不经意间在堂嫂跟前提了一句,打趣说,若他俩两个命硬的凑一处,没准倒还相合了。
本来婆家人看重,相公也属意,还讨了姑母荣亲王妃的欢心,再没哪个新媳妇有她这般对劲的,偏如许大好的局面,她不晓得珍惜,硬生生给折腾没了,真真是自作自受。
崔琰儿阿谁性子,想被教诲成个循规蹈矩的大师闺秀,怕是没能够的,故而张嬷嬷这类呆板教条的人并分歧适,反倒是庄嬷嬷,虽也与张嬷嬷普通面上八风不动,那双眸子子却非常活泛,一看就是个八面小巧的,正合适给崔琰儿当教养嬷嬷,且她还年青,长相也不错,将来崔琰儿出嫁,她也能跟畴昔。
马氏听完,高兴之情已无以言表,刘家虽不能与永定侯府比拟,但也是世代书香的大户人家,黄八女人自个是嫡女,父亲兄长弟弟都有功名,而自个这边,崔以安只捐了个虚衔,平日里也只在府中帮着摒挡些俗务,而崔九荣,念了这很多年书,至今还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如何算都是自个攀附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