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第1页/共3页]
祝明澜闻言,顿时两样汪汪的看向钟文谨,密意的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四妹也……”
男方拖的起,女方却拖不起,见永定侯府不该,张家也不敢逼迫,免得连畴前的情分都没有了,只好不情不肯的替张六女人另结了一门婚事,而永定侯府这边,却在英国公世子夫人的说和下,定下了钟文谨。
若没带返来,那就是自个婆婆王氏分歧意了,有王氏气力背锅,谁也别想找她的茬!
因为里头早就得了信儿,钟文谨与崔九怀到寿安堂时,诸人早就到齐了。不过因为在场的只要嫡枝嫡派,本就香火不旺,且已嫁的一嫡姐两庶姐并三个姐夫还未到,比起永定侯府敬茶时的场面,的确冷僻了些。
嫁个年近五旬的老翁,竟还能结出果来,反倒是钟文敏,嫁授予自个同龄的祝明澜,结婚三年都没有动静,真真是气死小我!岳氏神采顿时比钟文敏还要黑,恨恨的咬了咬后槽牙,却还得愿意的说声“恭喜”,又不情不肯的叫人清算了些补品,让这姓黄的婆子带归去,给钟文芳补身子。
今儿是四姑奶奶回门的日子,武宁伯府早就令人在街口哨探着,马车才刚拐入长兴街,哨探的人就跑返来传信,守门的仆人们得了信,立即开侧门拆门槛。
崔九怀侧目,看了钟文谨一眼。
才刚打发走这黄婆子,那头二姑奶奶钟文清又打发了个姓李的婆子来报信,说钟文清的婆婆陆太太病了,钟文清要侍疾,今儿也不能返来了。
马车由侧门驶入,到了二门前停下来,钟文谨与崔九怀各上了一顶由四个结实婆子抬着的青稠小轿,去了武宁伯太夫人马氏所住的寿安堂。
张氏才刚要说话,外头就有小丫环禀报导:“大姑奶奶、大姑爷返来了。”
才刚落座,张氏就对钟文谨道:“谨姐儿怎地不带琰姐儿、小峥大爷来?他们虽不是你亲出的,但到底叫你一声母亲,我们武宁伯府也算是他们的娘家,也该带他们来认认门,今后常来常往的也便宜。”
实在,亲嫡母远生母的主张,并不是前主想出来的,而是潘姨娘的主张。与那些搏命也要将亲生后代养在自个身边的姨娘比拟,潘姨娘才是真正有大聪明的,女儿养在嫡母跟前,将来讲亲是个很大的加分项,女儿嫁的好,母以女贵,她在后宅就能有好日子过,纵使过程中丧失了些母女情分,可比起让人一锅端了,那又算得了甚么呢?
永定侯府在长宁街,武宁伯府在长兴街,中间只隔了长荣街一条大街,又坐的是马车,不过盏茶的工夫就到了。
钟文谨笑着回道:“二婶还不晓得我么,向来是个没主张的,在家时都听太太的,现在嫁了人,天然也都听那边太太的,那边太太没说叫我带他们返来,我又怎敢私行做主?”
抬脚走出几步,又跑到岳氏跟前,与她私语道:“若不幸被绊住了,母亲可要打发人来挽救我。”
说话间,一个头戴赤金嵌珠五凤挂珠钗身穿烟霞红缠枝葡萄纹妆花褙子的年青小媳妇走出去,背面跟着个眉清目秀的年青男人。
这话说的就有些深意了,钟文谨忙摆出一副嫌弃脸,不乐意的嘟囔道:“看她做甚么,我不去。”
本就阴着脸的钟文敏,神采变的比锅底还黑了,偏钟文谨还打趣她:“瞧大姐夫这纯熟的姿势,怕是没少在家挨大姐姐打吧?”
“你呀……”岳氏发笑,抬手勾了下钟文谨的鼻子,方才的肝火已全然消逝不见。
两人先拜见了长辈,崔九怀又与大爷钟文轩、二爷钟文敬两个小舅子厮见过,并各奉上一套文房四宝作见面礼。
岳氏一肚子火气,连带的对钟文谨这个庶女也有些不待见,不咸不淡的对她道:“去瞧瞧潘姨娘吧,到底是从她肠子里爬出来的,不管处的好还是不好,血脉亲情是割不竭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