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极品书虫的世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五章 无声的“劝说”(上)[第2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两人又“笔谈”了很久,丁大可才信赖李舒崇确切没有歹意,并且对书院派的神机奇谋和绝顶武功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发下誓词,拜在书院派门下,由李舒崇传授内功心法和各种武功。李舒崇一心要把他培养成新的飞将军,因而每天早晨指导丁大可勤练武功,还把内功心法誊写下来,传给了丁大可。

来到雁门关,当然不能不去杨家祠。北宋期间,雁门关的战事更加频繁。当时从雁门山到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辽多次向宋打击。脍炙人丁的“杨家将”的故事就首要产生在这里。杨家将镇守边关,对遏止辽军想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管束作用。宋对辽的战役是存亡存亡之战,战役很狠恶,也极艰苦,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豪杰故事,让人荡气回肠扼腕长叹:杨令公血战金沙岸,撞死李陵碑,杨七郎乱箭穿身,杨四郎流落番邦,杨六郎扼守三关隘,七郎八虎闯幽州,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百岁挂帅,十二孀妇征西……这些故事活着间广为传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乃至于李舒崇都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了。

丁大可一看,腾的一下站起家来,把纸张攥在手上,四下里张望了一下,看到除了老道以外,四周并没有其他,因而目光凌厉地盯着李舒崇,张嘴就问李舒崇连续串题目,可惜李舒崇一个字也听不见。固然朱元璋早已死去,但是对义门陈氏,特别是陈友谅的先人来讲,出身决不成泄漏,东厂和锦衣卫无处不在,令人闻风丧胆。李舒崇一下子戳穿了他的老底,难怪丁大可高度严峻。

李舒崇本来想在雁门关内建立书院派,广收弟子,以培养一支爱国力量。但考虑到本身每次穿越的时候实在有限,做事情也没法善始善终,看来,只能借助一些别人的力量来实现本身的抱负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李舒崇持续写道:“眼下周健弃官不做,总兵一职空缺,诸多副将和朝廷中武官均虎视眈眈,你气力稍逊,与其勉强参与合作,不如退而结网,蓄势待发,坐山观虎斗,今后可坐收渔翁之利。”

李舒崇晓得本身身处险境,只是艺高人胆小,他毫不镇静,来到丁大可的书桌前面,提笔在纸上写着:我乃书院派掌门,特来救你,并传你武功,助你篡夺总兵之职,不要自误。

李舒崇见这个丁大可还在和老道胶葛不清,仿佛要测算一个甚么要紧的事情。但是任凭老道如何解释,丁大可都是半信半疑。

李舒崇几次思虑了一下,拿定了主张。他走到丁大可的前面,拿起桌上的羊毫,即兴在纸上写下一首打油诗:安庆宿松小孤山,怀宁丁氏一脉传。忠孝为本家风严,淡泊名利心莫贪。

只见道人问了那军官一句话,军官便拿起羊毫在纸上写了起来(还好受伤包扎的是左手),“丁大可”和生辰八字便跃然纸上,估计老道问的是军官的名字和生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死后七百年:从城隍开始签到    千影圣尊    网游之英雄传奇    六十年代饥荒记    旗幻世界    借位:宦海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