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页/共3页]
寒山是贞观期间的诗僧。耐久住在露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说话明浅如话,有光鲜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以外,多描述世态情面,山川风景。诗风幽冷,别具境地。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气势。
两首诗的共同点是实在地或略带夸大地写出了世人行动和心机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由,于笑中又有所检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两首诗都可作两种了解。既可看作是端庄的、劝喻的,又能够读为嘲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睬则浅,作背面理睬则妙不成言。如“我有一便利”一首,作劝人谦让看便浅,作弱者的处世哲学之解剖看则鞭辟入里。“别人骑大马”一首,作劝人满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维妙维肖。
这首诗还因为利用迭字,加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令人读起来感到调和贯穿,一气回旋,并借助于情势上的齐截,把本来分离的山川、风、雪、境、情,构造成一个团体,回环来去,连缀不竭。
全诗布局松散,层次清楚,步步环绕主题,写得很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后代态度吵嘴的关头在于一个“钱”字。具有财帛时,统统都好,妻室后代也显得非常殷勤。假定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定离家出外经商,还要一向送到通衢中间。墨客在这里拔取习见的糊口征象,以凝练的笔触,不加润色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浅显而活泼的感受。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二首也用第一人称写,但揭示的倒是一幅风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差异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表情是多么冲突:他比上不敷,很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能够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即心安理得起来。墨客这里应用的伎俩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味。章法也很独到。
这首诗在艺术表示上较着的特性是:以灵敏的察看力捕获糊口中某些不大为人正视的行动和事理,应用浅显凝练的说话,假想奇巧的对比描述,着墨未几,偶然于衬着,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墨客的不平之气也豁但是出。作者操纵比较纯熟的把握官方说话的才气,出语天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初创唐朝以鄙谚俚词入诗的浅显诗派,为唐诗的生长作出了进献。
王梵志是唐初的一名口语墨客。
平心而论,梵志这两首诗一定没有劝世的意义,说不定墨客对笔下人物还很赏识怜悯。但是,墨客没有作观点化的古板说教,而采取了“象教”──即将理予以形象地闪现。而他所取的又并非平空结想的观点化形象,而是直接从平素对糊口的灵敏察看和堆集合撷取来的。它本身不唯实在,并且典范。当墨客只满足于把形象表示出来而不加批评,这些形象对于思惟(墨客的)也就具有了某种相对独立性和矫捷性。当读者从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察看它们时,就会发明很多包含在形象中、但是不必然为作者所认识到的深切的意蕴。王梵志这类脾气解剖式的笔调锋利的诙谐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利用迭字的结果,大略象利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情势美,促进豪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多数带有一种幽冷寥寂的感□□彩,接连利用,使诗覆盖着一层浓烈的氛围。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彩,但一经迭用,呈现在上述特定的氛围中,就显得时候的无穷耽误,表情的守1、固执,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彩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