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回到古代做皇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明月几时有[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陆承启方才说过,蜀地是天府之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如果故意胸不轨之人,在蜀地肇事的话,蜀地危矣。

陆承启低沉了一会,才兴趣缺缺地问道:“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那墨客挠了挠脑袋,说道:“小生最是善于诗词,只是听了小哥这么一说,诗意已无。心中唯有剩下百姓,小哥可害人不浅!”

一行人径直登上了五层之顶,却见偌大的露台当中,安插了桌椅,桌上摆满果盘,月饼之物。想到方才付过的钱银,足**了十两银子,陆承启不由得一阵肉痛。但一想到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税收不也是从这里来的吗?这么一想,陆承启也就豁然了。

那人较着是一口四川口音,陆承启早已听得出来,现在想听听他的说法。只听那人说道:“各位前辈,这位小哥见笑了,小生乃是赴京赶考的墨客,现于城郊坪山书院中,修习典范。小生乃蜀人,对于蜀地还是有些观点的。”

这群人,恰是陆承启和内阁十二大臣,以及宫中御前侍卫。

一个新晋的内阁大臣说道:“迎客楼乃是长安城中,统统修建最高,而上林苑当中,有高山。”

陆承启笑道:“这位兄台,可有高见?”

夜色初上的长安城里,热烈不凡。因为打消了宵禁,加上大顺朝的北里瓦肆多如过江之鲫,便构成了千年可贵一见的异景。在陆承启的影象当中,汗青上中秋节过得如此癫狂的,唯有宋朝。而大顺朝在时空上,刚好是宋朝所处的年代。这统统,是否又是偶尔呢?

墨客说道:“小生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隐士。”

陆承启笑道:“上林苑乃是皇故里林,你我焉能进入?还是去迎客楼罢!”

陆承启惊得结结巴巴:“你是……你是苏轼?”

仅剩的两张桌子,被陆承启包了,一桌五两银子。但还是显得僧多粥少,御前侍卫没有位置,却也方才好。

坊市间,不管是酒楼还是茶坊,青楼抑或是街道上,皆人头攘攘。繁华之家,结饰台榭;酒楼里,丝篁鼎沸,就算阔别坊市的住民,也能在深夜中遥闻笙竿之声。巷弄间的儿童,能够彻夜达旦嘻戏。

墨客立时有知音之感,说道:“文宗说的君舟民水之论,公然精炼!”

城郊渭河之畔,唤之沣河,长安城住民在中秋夜会在这里放水灯,洋洋洒洒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若繁星。

那墨客被陆承启这么一说,竟好似如有贯穿,脱口而出:“小哥的意义是说,百姓才是底子?”

那阁臣自知讲错,不由得缩了缩脑袋,陆承启却一笑而过。世人来到迎客楼,在楼下望去,却见楼顶站满了弄月的人,但现在才是酉时,夜色初上,玉轮尚未出来,迎客楼却也是人满为得了。陆承启不由得感慨,就是后代中秋,也不见得如此。

但就是此时,邻桌一人大声说道:“这位小兄弟,刚才你说蜀地的环境,小生倒是不甚附和。”

陆承启笑了笑,他的观点虽有失偏驳,却也代表着天下士子的心声,不成藐视。只是,他的目光范围,未曾看得够远。

现在,一行人呈现在长安城的街头,哪怕是街上人满为患,也袒护不住此中的贵味。二十余人,年父老有五六十岁,更多的是三十多岁的年富力强者;而领头一人,则让人捉摸不透,乃是一个长着娃娃脸,却埋没严肃;年事虽小,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派头。

陆承启哈哈大笑,说道:“当浮一杯!”两人旁若无人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十二阁臣也饮了一杯。陆承启“诗意大发”,忍不住抄袭了一首流芳千古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聚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都市异闻录    邪王,你瞅啥    摇尾GL    我的竹马天天找打    报告大魔王    天下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