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四十四回上[第1页/共3页]
林如海和章望相互看一眼,抬脚进到屋中。花颂站起来,先向林如海施礼,又跟章望拱手。两人赶紧行礼,章望更拉住他的手笑道:“再闹这些,但是生分了。”花颂笑道:“我才跟老太太说好了要赖在这边庄子住下,那里能不敬仆人呢?”
==
中间章望也叹一回,说道:“当今仁孝,昌大功臣,此番恩情虽前所未见,细想起来,也不算高耸希奇。倒是秦氏,这般的父母出身,万幸能得贤人一念慈悲,虽托孤女之名,到底平生安稳,不受先人缠累,身后也能安享哀荣:如此出身境遇,可算古怪。再有贾敬贾聪止,当年义忠亲王善交文士,从者如云,贾聪止虽是端庄进士出身,竟泯然此中;不想义忠一夕事败,门下如鸟兽散,他本来已因为幼年知名免于究查,却甘心放弃功名前程,关照遗孤,以酬知己――这一份忠义,至今总算功德美满,想来也令人感慨。”
==
==
花颂道:“就不缺钱,也要讨个情分脸面。就跟先前当着太夫人面说的,我现在也是将六十的人,上个月已经求了两位贤人恩情,许我明春告老。太上皇晓得我当年就在花寺发了誓愿,将来要寄身在宝林佛塔上面的,特地教我这趟出来不必焦急回京,趁便把财产一并购置好了才罢――如许的洪恩浩大,如何敢孤负不领受?只是到底多年不到这边,不晓得当今地头上这些究竟景象。再就是固然从我大兄家过继了个小子,到底年纪还轻,见地不敷,凡事当不得甚么用。如此父子两个都是双眼一争光。我不来求大爷,又能求谁去?”说着就向章望连连拱手。
章望又道:“秦氏的丧事是在上月月末告终,单看时候,与宫中朱紫擢升挨得甚紧。莫非这两件也有甚么关联?老哥哥如何看?”
章望便请花颂到庄中赏玩。三人随便说些时令景色之类,一起行至荷塘边,花颂见荷叶田田中一座竹板桥曲盘曲折,引向水中心一间茅草亭,说:“这里好。”三人遂到亭中。又闲说几句,花颂便向林如海说恭喜:“如海病好是第一喜,选中佳婿是第二喜,令亲姨母得封诰是第三喜,内侄女擢升宫中朱紫是第四喜――四喜临门,正该庆贺呢。”
上回说到中元节这日,章望领着众族人家祭毕,携一封书来寻林海说话。这手札恰是黄幸从南京寄来,不过一二百字,却说了三件事:头一件便是报喜,说天恩厚眷,两位贤人因中元祭礼追思故旧,念及先父黄芥,太上皇特赠“朴重虔诚”四字手书,今上又封其母章太君“保毅夫人”,命内侍省监官奉诰封文书并冠服至金陵,并谕南京礼部尚书刘荣为敕使。前一日青塘黄府已接赠诰,阖府欢娱,特向常州报喜。第二件则是黄幸向林如海道贺,说宫中已有内旨迁贾元春于凤藻宫,不日便有正式敕命旨意。第三件则是奉告章太君将携子媳于八月十七日自南京出发平常州。林如海将手札仓促一遍览毕,问:“大阿哥只要这一封信来么?可另有其他的话,或是让送信的人一并带过来?”章望道:“并没有别的话。但是带了这封信来的却不是旁人,我想如海或想一见。”林如海问是谁。章望道:“便是花颂。现在正在老太太那边。”
==
秦可卿的丧事和贾元春的封妃,是红楼原著最关头的两件事。在风景里,这两件事一样有不凡意义。下更会持续解读。
林如海听了,连连点头,叹道:“本来如此。姨父姨母能得两位贤人如此嘉许,便这一世也不枉了。”
花颂忍不住点头:“前日在南京,黄大人也是一样的言语。”
两人才到吴太君院里,屋中谈笑声已经入耳。就听吴太君道:“你也是奔六十的人,不在都城里窝着享清福、图受用,倒抢小子们跑腿的活儿,也不怕人笑话。”花颂道:“可不是恰是为了图受用才来的?为抢这趟差,我连老脸皮都舍了。您可得容我多赖两个月,不然就大亏了。”吴太君笑道:“现在连你老货也会说阿谀话了。不过我这里的日子,公然是过得的。你既来了,尽管放心住着。”花颂笑道:“有这一句话,赶我也不肯走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