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军班师[第1页/共3页]
景帝中元二年七月中旬,设朔方,五原,云中及西河四郡,辖河朔之地,觉得边郡,抗击匈奴。
匪夷所思的是,丞相袁盎奏请天子,四郡官吏皆从内郡平调能吏到差,内郡空出的职缺则由待诏之人补全。
待曹栾来到未央宫的御书房内,却发明袁盎也被宣召入宫,此时正和景帝扳谈。他站在门外躬身而立,想等两人扳谈的间歇再入内觐见。
三郡残剩的边军尽皆将驻地前移,进驻到本来匈奴人放牧的大草原上。诸多新筑塞城如同雨后春笋般敏捷建成,各部边军临时实施“入粟塞下”,将大量的粮草运往边塞储存,以便守边备塞,旨在为边地军士供应充沛的后勤补给。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且极其劳民伤财。
诏令一出,除了身在云中的郅都按部就班的持续整肃边务外,尚在逃送西羌战俘的史惕,身处长安的秦勇,尽皆稍事安排后,仓猝带领各自亲卫,马上北上到差。而李广则带着三万细柳精骑先奔赴正西长城关隘,和太尉窦婴交代边军。
太农令曹栾闻言,紧忙起家反对道:“陛下,臣觉得丞相之言差矣。现在已然入秋,西北边郡本乃苦寒之地,如果不尽早移民筑室,待到夏季降雪,近百万移民怕是无屋舍避寒啊?如果待得来岁,雪化转暖再行迁徙,更是迟误春耕,累年无收,岂不是空耗粮草数百万石?”
如此一来,五原和西河二郡便成为河朔最首要的屯田之所,同时负担着为朔方和云中两郡屯驻的数十万边军供应后勤及告急驰援的重担。
郅都除雁门太守,拜云中太守,领征北将军,辖领上谷,代郡,雁门三郡屯守边军,清算边务,抵抗匈奴单于庭南下扰乱。
很多世家豪强闻讯,对袁盎自是仇恨不已。他们本已早就暗里疏浚,设法设法能将家中在朝为官的后辈拔擢至新设的边郡镀金,但是“平调”二字,生生击碎了他们的好梦。边郡不比内郡繁华,如果不能升官,还不如留在京师或其他内郡。
袁盎暗自苦笑不已,这暂缓实施征募百姓的决定,乃是天子暗里议定的,现在却明知故问,明显是想让他来背黑锅。贰心中固然腹诽不已,却也只得无法的接过话头,起家道:“臣觉得可缓行,现在秋收期近,百姓们尚忙于稼穑,迟误不得。”
袁盎会心,忙解释道:“太农令无需担忧,京畿各郡已募集了数万赎刑仆从,不曰便可押送至边郡,构筑房舍,正定阡陌,开挖水沟,想来入冬前便足以安设百万移民。”
别看景帝脸上笑意盈盈,实在贰心中恨不得这十余万郡兵尽早回归本郡。数月以来,函谷关独一八千虎贲卫和一千羽林卫驻守,如果梁王刘武造反,关中虽自保无虞,但兵力空虚的弘农等四郡,压根毫无抵挡之力。
曹栾苦劝很久无果,心灰意懒下,只得告别回府。但是他刚迈进家门,却接到宫中内侍传旨,陛下要连夜召见。
“太尉觉得如何?”景帝抬手安抚下纷繁进言的众臣,扭头望向侧席上的窦婴。
景帝倒没在乎窦婴的表情,而是转向丞相袁盎,复又问道:“丞相觉得如何?”
景帝浅笑道:“这些犒赏都是将士们用血肉换来的,哪是朕的恩泽?再说这些将士原是河南,河东,河内和弘农四郡的郡兵,此番抽调出征,已有半年之久,该当让他们尽早归家。朕已下旨,封赏过后,秦老将军会在上郡将郡兵交由各郡都尉统领回归本郡。”
曹栾苦笑着哀告道:“丞相如有定计,还请尽早示下。太农掌管天下赋税,这百万移民触及诸多粮草和花消,若不早些筹划,怕到时本府属官无所适从啊!”
整整月余,大汉西北诸郡近百万军民停止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换防。本来作为边郡的安宁,北地,上郡,现在俄然变成了相对的要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