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1页/共3页]
只封位号,没赐食邑,更没动用国库赀财犒赏,而是皇后自掏荷囊,不管刘氏宗亲还是群臣都无从置喙,不然难道狗拿耗子?
岂料猎骄靡是个墙头草,刚娶了大汉公主,又迎娶匈奴单于之女,并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匈奴尚左,昆莫左胡妇而右细君,显是更想奉迎匈奴些。
据后代史籍记录,汉武帝为拉拢乌孙,共同对于匈奴,将刚及笄的侄孙女刘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七老八十的乌孙昆邪猎骄靡,觉得和亲。
细者,小也。
然皇后的懿旨就是毫无顾忌的,霸道非常的,将这小翁主的婚事大包大揽了。
依后代史籍记录,刘建秉承王位后,会是个荒淫残暴的诸侯王,然在当代,自幼在皇亲苑内遭到老宗正刘通的敲打,又有宗正府属官的严加管束,倒是个成器的,尤是传承了父母双亲的经商脑筋,将很多财产打理得有声有色。
比方当今的阳信公主为大汉长公主,她若诞下女儿,是可封为翁主的,然南宫公主和泰安公主的女儿若无天子特允,大多数环境下仅会封个县主。
说话硬气了,走路有风了,腰杆子挺直了,偶尔也敢与出身顶级世家的王妃陈婕顶撞了,总之消去大半童年暗影的长沙王,很有咸鱼翻身的感受。
依虚岁计,刚过百日的小翁主实已虚年两岁了,离及笄也就剩十三年,对目光长远的贵爵权贵而言,十三年不算长的。
懿旨颁下,非但是贤王府诸人,便是浩繁刘氏宗亲和世家权贵都懵圈了,皇后也未免过分越俎代庖了吧?
昔年皇后阿娇被封为堂邑翁主,可不是因着其父堂邑候陈午,而是因其母馆陶公主为大汉长公主,位同诸侯王。
就是这么霸道,这么不讲理!
懿旨由大长秋卓文君代为润色的,虽是写的文文绉绉,倒是模糊透出极具阿娇特性的意涵。
这还是两位公主皆为太上皇嫡女,与天子同母所出,不然她们的女儿或许只能封个乡主。
对这位自幼饱受冷眼的亲王而言,生母是“唐姬”,还是“唐夫人”,意义之严峻远超旁人所能了解。
刘细君忧思成疾,终是身化黄鹄,魂归故乡。
站在帝皇角度,衡量家国社稷的好处,汉武帝的做法没有错,但这不代表穿越而来的刘彻不深感屈辱。
汉人晚婚,尤是世家大族的后代,很多在襁褓中就已订婚了,昔年天子刘彻尚是个小屁孩时,可不就与皇后阿娇订婚了?
逢年过节时,诸位亲王入宫向太上皇和太后问安后,也能携妻儿去问候自家生母,奉上贡献,妃嫔们也不太顾忌谈及自家儿孙事了。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里。
若非以此调换馆陶公主的有力臂助,王娡和刘彻母子俩想要扳倒栗姬,将皇宗子刘荣挤下太子之位,可就没那般轻易了。
若非如此,昔年刘彻也不会发兵远征,将乌孙举族诛绝!
刘非的宗子刘健虽为亲王嗣子,然在其担当王爵前,仅为列候,便如梁王嗣子,乘氏侯刘买,且因他的辈分比刘买低,故在刘氏贵爵中的位秩还不如刘买高的。
这些老臣皆为昔日的公卿将相,告老致仕后挂着大夫的头衔只为便利入宫,陪太上皇莳花养鸟的。
太上皇笑着说这是功德,那就是大功德了!
细君,刘细君啊!
刘彻身为穿越众,对这名字岂会陌生?
天子刘彻都不得不感慨,人之初,性本善,后天教养实在太太首要了。
遵循普通礼法,刘健的嫡长女最多能封个县主,孰料天子陛下如此给贤王府脸面,直接封了个翁主,使得这刚满百日的小女婴爵同其姑母刘征臣,更在贤王刘非的数位庶女之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