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1页/共3页]
刘彻确切对刘寄没甚么顾忌,抑或说是底子用不着,凡是他刘彻活一天,大汉朝野就没人敢谋朝篡位!
张骞瞧他神情,扬眉轻笑道:“莫觉得我大汉动静闭塞,不知你大月氏多年来皆是暗中厉兵秣马,现下若倾举国之力,可纠集控弦之士十万不足,仿佛不下康居。若你国应下此事,我大汉不但可先放走那二十余万月氏人,更会遣十余万雄师为你国助阵。”
大月氏使臣到达长安多日,也晓得即便大汉京畿的仆从时价昂扬,平常精干仆从也就两万钱出头,硬是要二十余万月氏人不分老弱妇孺皆受两万钱,也未免欺人太过了。
不但刘寄欣喜万分,便连贵爵权贵和文武百官都不得不赞叹天子陛下气度豁达,用人不疑,疑人不消,竟不忧心胶东王手握重兵,貌似也不怕他今后功高震主。
近年来,乌桓人已不再耕耘,不再酿酒,不再制盐,更不再冶铜炼铁,却过得分外津润,盖因他们的族人大多都在为汉人牧羊,用羊群乃至只用羊毛就能从大汉边市调换多量财贿。
宋远身为大汉大行丞,代表着汉廷颜面,执节出使时更代表着大汉天子,自不会妄言欺诈他们。
张骞便是为他出了主张,黄金不敷,能够用牲口和仆从来换,尤是精美战马,多多益善啊。
大月氏使臣不由两眼瞪圆,满脸惶恐之色。
虽说大将军非属常置,仅是战时临设,战后即会废置,然出任大将军却还是被大汉将领视为最大的光荣,乃至赛过位列三公的太尉之责,盖因大将军才是真正的军中主帅,二者间约莫近似后代国防部长与元帅的辨别。
这不是自觉自傲,而是建立在强大的气力之上,刘彻坐拥忠心耿耿的郎卫,羽林卫和虎贲卫,谁敢反,谁能反?
昔年在祁连山南游牧的月氏各部,颠末汉军多年劫夺,仅剩二十余万族人,散居各处游牧,回避着汉军的扰乱。
回家!
大宛和康居皆出好马,占有锡尔河道域的康居更是串连亚欧诸国的陆地要道,若大汉能迫使康居臣服,再虎目南顾,便可迫使正值乱世安眠帝国不敢再企图东扩,而是去觊觎西方国度的国土。
张骞闻得他的抱怨,倒也不恼,而是耐烦的跟他算账,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蛋,来往去复无穷尽,两万钱实在算是便宜了。
见得大月氏使臣不解其意,张骞便是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数句话。
即便他刘彻俄然暴毙,三大亲卫亦会搀扶刘沐称帝,不然齐山,公孙贺和马屿等人岂会得新帝信重,如果换了旁人即位称帝,最早要诛杀的就是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前朝”近臣。
张骞颇是严厉的替他讲授,甚么叫“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今后路过,留下买路财”,至于护送费,自是汉军“护送”月氏族人出境所需的开消。
乌桓诸部若倾全族之力,应可征调十万雄师,然天子刘彻倒是“体恤”他们,想着好歹还要防备漠北匈奴,调个四万马队也就差未几了。
大汉天子显是没筹算向乌桓诸部解释清楚,前来颁旨的大行丞宋远更是干脆利落的抛下一句:“你等如果奉旨,必有大繁华;如若不然,举族诛绝!”
广袤的漠南草原水草肥美,昔年被匈奴占有,当今却到处是乌桓人的驻牧地,独一可惜的就是不能牧马,使得乌桓的战马数量稍显不敷。
汉廷为何要调兵?
嗯……外邦使臣的随行保护不算在内。
想要迁徙到大月氏,就得向大汉借道,西域诸国倒还好说话,关头要先经过祁连山脉的西端山口北上,路子扼守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大汉酒泉郡,再过扼守要道的敦煌郡,才气进入西域之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