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1页/共3页]
刘非又是欣喜又是无法,欣喜的是能早早向天子陛下复命,无法的是少了小半工程量,每岁就少收朝廷五十万金,四年可就是足足两百万金啊。
汉朝的郡国制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杂糅,终将会慢慢演变为真正的郡县制,别说刘非这“贤王”,便是小刘沐的“沐王”,乃至更早的牧丘候和顺候,皆是刘彻决计为之。
皇室实业少挣两百万金,饶是见惯金山银山的刘非都是肉痛不已。
两百万金是甚么观点?
天子陛下的态度很较着,不想让世家权贵们过量涉入水利司,也就没甚么人不见机的再多做觊觎,免得惹陛下不悦,不值当的。
刘彻翻阅过很多史籍,晓得将来数年大汉仍会是风调雨顺,想来还是因中原此时正处于暖和期,均匀气温仍在爬升的原因。只要不闹水灾,他这天子也就无需过分杞人忧天了,气温高有气温高的好处,尤是对于以提高麦棉复种的关中郡县,农作物多些日照是大功德。
刘彻晓得堵不如疏的事理,也晓得简朴清淤只是治本不治本,然治河不是有人有钱就行的,修堤筑坝也不是随便就能弄的,如果不细心考量论证而随便兴建堤坝,反倒会使得泥沙淤积更加严峻,使得汛期时河水横流,洪泄万里膏壤。
刘彻心下倒是暗笑,朝臣们之以是如此讶异,不过是见地太少,实是持续两千余年分封制桎梏了他们的思惟。
大汉的治河工程倒是从陇西始,至千乘止,将五千余里的主河道尽数疏浚通畅。期间光仆从就动用了百余万,且是死多少补多少,从未降落到百万之下,更遑论沿河各郡县在枯水期也多有征募百姓就近清淤固堤。
掌水利之事乃是肥差,眼馋官缺的世家权贵很多,然天子陛下倒是留下话来,让丞相曹栾制定府司官制,却不释出官缺,由大农丞孔仅兼任水利令,并从大农府派驻各郡县的属官中拔擢官吏出任该地水利监。
大农令东郭咸阳却没那般落拓,皇室实业已然完成治河工程,接下来数年朝廷就不会再大肆治河了,还得靠沿河各郡县的官府保护河段,每岁清淤固堤。
堡垒常常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还是要未雨绸缪,尽力晋升中原百姓和汉民族的凝集力,免得有不肖子孙搞思潮,搞活动,把好端端的民族搞得四分五裂啊!
六月间,大河春夏汛期安然度过,证明长达六年多的治河工程结果明显,本来估计为其十年的偌大工程,在动用了百余万仆从和三百余万金后,提早宣布完成。
以大汉当今的生长速率,若不出不测,顶多百余年就会有才气真正管理好大江大河,起码不会似史上历朝历代那般无能为力。
预定十年的治河工程,仅用六年风景就已达成预期目标,皇室实业从大河中上游顺着河道管理,然待得修到大河下流,江都王刘非等人便惊觉后续的河道已整葺好了大半,皆是被沿河郡县的官民自发弄好了七七八八。
三百余万金仅是朝廷从国库调拨的款项,沿河各郡县官府也没少投入公帑,毕竟此事也是他们的本分,过往在朝廷没大力投入治河前,各地官府每岁也是会兴建水利的,既然朝廷下了政令,官员们自是更加卖力的对待此事。
治河是百年乃至千年大计,自不容有半分懒惰,大汉现下顶多是完成了阶段性打算,却也已极力制止如史上般在数年后呈现数处河堤大决口。
天子陛下提早数日离京,朝臣们倒也没甚么非议,还是按部就班的在中心官署措置政务,现在大汉四海升平,实在没甚么军政要事非得奏请陛下圣裁的。
即便汉廷的国库岁入逐年暴涨,但今岁估摸也就四百万金罢了,两百万金就是国库岁入的五成,换作后代的平价采办力计算,约莫划一环球前五大企业的总市值吧。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