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1页/共3页]
四朝元老在朝堂多是位高权重,但四朝医官在宫中可就另当别论,特别是宁茈这等医术卓绝的妇医,见闻过太多太多,晓得到太多太多,大多不是无辜非命,就是老死宫闱。
仓素入殿参拜后,向群臣宣读了此番天子御驾亲征的战情和战果。
宁茈便是太皇太后请来为阿娇调度宫寒的那位老医官,依着刘通的身份,本不会识得深宫内苑的小小妇医,何况宁茈也没做到太医令的位置。
全歼五万乌孙马队,斩杀匈奴铁骑十二万,俘虏六万余,且擒获近百万的匈奴族众及二十余万外族仆从。
刘彻微是颌首,又命公孙贺和赵立协从两府,尽速移驾相干的人证物证。
厚厚的供状和名薄,公孙贺足足念了大半个时候,大多朝臣们的内衫已被盗汗渗入了,额角也充满汗珠。
然宁茈到老未嫁,膝下无儿无女,或许也是种无法吧。
第二道旨意是太上皇刘启下的,查宣侯薄尚暗通匈奴细作,里通外族,且传谣兴谤,辱及帝后,罪证确实。
赵立先抽出一份犯官名薄,只念了姓名和官职,皆是内宰,寺人乃至平常宫婢,没流露详细犯行,罪名也尽是不甚详确的“冒犯宫禁”。
面对如此大捷,群臣皆是面色潮红,一扫先前的胆战心惊,几欲弹冠相庆。
皇后能生也好,不能生也罢,他实是不太在乎的。
太皇太后这道懿旨刚宣读完,满殿朝臣皆是哗然。
偏生这些蠢货刺探到动静后,还让人四周传谣兴谤,辱及皇后,这不是嫌命长么?
最早宣读的,乃是太皇太后懿旨,给两位女医官封了女爵。
皇后有孕,怀上龙嗣!
御史大夫曹栾和廷尉汲黯忙是起家避席,躬身应诺。
待得两人应诺后,刘彻便摆手让他二人先行退下,让寺人宣殿内里郎将仓素上殿。
太上皇顾念薄氏为高祖薄皇后(追封)的亲族,从轻发落,只欲将薄尚枭首,其他薄氏亲眷皆贬为百姓,剥夺统统爵位食邑,迁往南陵邑为高祖薄皇后守陵。
在宫里安插耳目也就罢了,想刺探动静,揣摩圣心,实在能够了解,天子刚才也说可既往不咎的。
守殿的郎卫早已执兵入殿,公孙贺念完一个,郎卫逮一个,尽数拖出殿外,都不消听其辩白或告饶。
伸手不打笑容人,刘彻自也乐呵呵的起家回礼,方才摆手让他们归席落座,命寺人持续宣读旨意。
旁人不晓得,刘通作为汉文帝刘恒最信重的族兄,却知晓得清清楚楚,刘恒不傻,窦氏做得很多事都看在眼里,只是他最看好刘启这个儿子,故而才采纳了默许的态度。
薄尚那故乡伙疯了不成?
太皇太后和太上皇的旨意读完了,群臣平复心境,摩拳擦掌筹办向天子陛下讨要说法。
正因如此,汉朝历代帝皇的嫔妃乃至皇后,真正出身世家大族的反倒未几。
朝臣们未及听完,便多是惊诧得瞪大双眼,这两条都是枭首夷族之罪,犯行严峻者乃至会夷三族,夷九族的。
内心有鬼的朝臣皆是是脊背冒汗,心惊胆战之余又是暗自光荣,想来过往在宫里安插耳目的世家大族太多,陛下又没有血洗朝堂的心机,这才没持续穷究。
皇后出身太高,背景太硬,又得天子盛宠,若此时将自家嫡女嫡孙女往宫里塞,能不能入天子的眼且先不提,单是要冒着惹大长公主乃至太皇太后不悦的风险去和皇后争宠,就得细心衡量利弊。
老宗正刘通反倒感觉措置太轻,他受了文帝临终嘱托,帮手刘启,刘启禅位后又请他拖着年老之躯为刘彻镇着朝堂,对老刘家的江山社稷,他真真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们不似刘通般晓得宁茈的秘闻,之以是惊诧是因听得宁茈和苏媛得以册封的来由――为皇后祛恙避疾,护龙嗣有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