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考较太子[第1页/共3页]
当然,这亦因父皇声望甚高,以暗卫、尚书台和御史府为主体框架的层层监察体制又已非常完美,自傲储君及群臣皆不敢朋党阴私,且父皇膝下皇嗣当今唯他一人,帝位传承几成定局,所谓“从龙之臣”也只是亲冷淡近分歧,早早投入太子羽翼下的臣子,今后收益也不似过往历朝历代般来得高。
刘沐忙是躬身道:“父皇息怒,儿臣万不敢有半分怠惰,对滇国之事也已有所计算,只是唯恐思虑不周,尚且有所疏漏。”
滇国乃化外小邦,国力寒微,凡是你的谋算不至过分激进,想着劳师动众,出兵毁灭其国,凭白累得我汉军将士诸多伤亡,旁的谋算都无不成,饶是出了甚么岔子,有为父在,有汉军在,天下无有敢借机肇事者。
刘彻不由颦眉:“和亲?”
说是帮助,实则就是袖手旁观,除却让大行府属官将滇国使团好生安设,旁的就任凭太子刘沐折腾,故饶是滇国太子主使,张骞至今都未曾访问于他,更遑论议及甚么称臣和内附的大事。
正如广川王刘越,因与皇兄刘彻年事最为附近,自幼被用来比较,导致他幼年时非常怯懦自大,若非厥后入黄埔军学,又领兵出征,用赫赫军功证了然本身,只怕会持续自闭,也不晓得会脾气扭曲成甚么模样。
正因如此,于治国之道和帝皇心术,天子刘彻向来无有保存的悉心教诲,太子刘沐也是无有顾虑的细心体味,没甚么父子相忌的阴私计算。
三伏将至,汉廷君臣繁忙多日,终是赶在休朝期前将大半军政要务归置安妥,天子刘彻方才得了些许闲暇,考较太子刘沐的功课。
帝皇虽是称孤道寡,然若真是失道寡助,真成了孤家寡人,那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起码,当今的太子刘沐,还是过分稚嫩了,霸道不足,手腕不敷,尚需多多磨砺和历练。
“儿臣觉得,我大汉现在强绝于世,不必以宗室女的婚嫁谋事,不然有伤天家颜面与大汉威仪。”
太子刘沐侍立在侧,站了好久,倒也不觉疲累,只是瞧着父皇独享清冷椰汁,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何如内侍和宫婢都已被摒退,天子陛下没发话,谁都不敢再踏入水榭,更遑论为太子殿下奉上饮食。
刘沐忙是点头:“滇人胆量再大,也不敢明着让我汉室与之和亲,应是庄氏王族为举海内附提早策划,想与刘氏宗亲联婚,毕竟有东瓯和闽越的前例,滇王献国必应敕封列候,若与刘氏宗亲联婚,既多了层保障,亦利于尽早撇去归化蛮夷的名头。”
正因如此,滇国使团来朝之事,天子刘彻特地叮嘱大行令张骞,让他从旁帮助太子措置此事。
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乃是人臣之道,是守成之道,是明哲保身之道;你既为大汉储君,为父又特地将此事交办于你,你便当放胆施为,不必心存顾虑。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白白胖胖的满朝公卿,岂是吃白食的?
嗯……
刘彻身为人父,真不但愿自家儿子因祖辈和父辈过分刺眼,永久活在暗影下。
“哦?”
朝臣们虽不知天子陛下心机,见得大行令迟迟不访问滇国太子,却也不觉不测,且不甚在乎。
“……”
对于这一点,天子清楚,群臣清楚,太子更有自知之明。
太子,国之储君,需求天子老爹手把手教诲的,自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理,尤是平常师长不敢也不宜传授的阴私计算。
刘彻复又问道:“你觉得如何?”
大汉官制愈发完美,群臣各司其职,又有御史府从旁纠劾,凡是天子不擅改定制,不过分刚愎自用,行事再糙,群臣终归能好生查漏补缺,使之妥当全面。
莫觉得帝皇教诲都是堂皇正道,真正光亮伟岸的君王,多数不得好死,老刘家的天子们向来晓得如何耍阴招,与高祖刘邦是一脉相承,这才缔造呈当今的煌煌大汉。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