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2页/共4页]
特别是经此次北上见闻以后,更让韩熙载深为忧愁的是,只要北汉规复国力,那便又将是北强南弱的地步,南唐此前在两淮做了那么多小行动,都不过是隔靴搔痒,对北汉并没有多少实际创伤。
绸一百匹,绢二百匹,绵五百匹,瓷器千件,玉器一百,各种珍玩金饰多少......
究竟上,副使还真存着某些设法,比如败兴而来,带回一份卑屈的商定,届时,他们这一党,可就有借机大做文章之利了。
“若应下这辱国之约,侮家之诺,回朝以后,又有何颜面,陈对陛下?”韩熙载反问道,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副使,看得他极不安闲。
“陛下若允和议,则其携使汉之功而返朝堂;陛下若回绝,两方持续反目,则无妨于其挥洒志略!”
闻言,韩熙载神情顿时一严,仿佛凝上了一层冰霜,目光如刺,指向副使:“纵一文一粒,也是自我大唐士民身上收取的赋税,岂能等闲与人。汉廷得蜀粮十万斛,另有割秦凤阶成四州之举,对我等大张血盆之口,清楚是鄙弃我朝,欺诈于我等,岂为他所欺?”
“李璟这番厚礼,朕就笑纳了!”刘承祐将安静下那躁动的贪念,合拢礼单,对张德钧叮咛着:“传朕话,唐使进贡之绸绢瓷玉、珍玩金饰,拿到后宫,让太后、皇后、贵妃挑一些吧,剩下的绢帛收归内帑。太后他们,贤惠明理,从无豪华之享用,这算是朕对他们亏欠的弥补吧!”
......
所谓财不露白,一向是晓得南唐之富庶,但实在没有个直观的印象,仅以此礼单,便可窥此中一二,刘承祐这可穷怕了心,瞬时便被勾起来了。
听其言,陶谷不由道:“陛下,莫非就这般允之了?”
“这南唐,还真是富得流油啊!”刘承祐还是忍不住拿起韩熙载奉上的那份礼单,只略微瞄了眼,便不由感慨道。
“陛下欲遣臣等使唐!”陶谷道。
二者的反应,也未出刘承祐料想,有点滑头地说:“同韩熙载,讨不得赋税,与唐主李璟,那就不必然了。能为大汉谋取多少好处,那就要看二卿的本领了!”
自归己屋,韩熙载独处之时,将在外人面前的锐气完整收敛起来了,那英伟正态的面庞间,透着深沉的思考。若依他的设法,倒是没有北上媾和的需求,作为南渡的北方士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方向根基上定了的,主战,主北伐。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承祐两眼几近眯成一条缝。
听王溥这么一番解释,刘承祐不由点头:“王卿果然敏捷,对南唐朝堂亦有所研讨!既如此,朕可千万不能如韩公之意了!”
“何故见得?”刘承祐发问。
乃至于,阻断两国商贾之来往,使南粮不能北输,对大汉的伤害另有更深一点。大汉立国两载以来,除战祸以外,受冻饿而亡的百姓百姓数以万计。从而此番构和,汉廷不顾面皮,那般赤裸直白地钻结于赋税之事上,便可窥其况。
对视了一眼,二臣再拜,请缨包管。
刘承祐没有受陶谷之言的影响,当真地思吟多少,嘀咕的语气中带着较着的迷惑:“韩熙载受命而来,仿佛并不如何在乎可否达成任务?”
大汉这边的要求也不高,并且逐步在降,直至十万贯钱,十万石粮。但是,韩熙载硬是分歧意。
“南唐之富庶,恍在面前呐!”刘承祐嘀咕着。
待韩熙载退下后,刘承祐微微一乐,他开口留韩熙载,当然是用心为之的了。南边有这么个激进派,于大汉而言,不是功德。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