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1页/共3页]
“此言当真?”高氏仿佛有些冲动,直接撑起了身子。
临清王府前,倒是仓猝一片,看得出来,是临时筹办迎驾的。对此,刘承祐不由瞥了高氏一眼,此妇虽偶然有争风妒忌,但看来还是识大抵的,没有自作聪明,提早将他上门拜访的事流露高府。
翌日上午,仅携百十侍卫,也未大摆仪仗,直向高府。车驾之上,刘承祐搂着三子刘晞,逗弄着,悄悄地捏他的嫩脸,虽未哭闹,但苦巴巴的眼神,瞧得刘承祐直乐。
高行周表情明显很好,看向女儿以及孙子的目光更显欣喜,对刘承祐道:“老臣参军五十载,兵马平生,暗创甚多,能苟得性命至此,已心对劲足。更受陛下信重,纵死,亦无憾也!”
回宫以后,略微歇了歇,通事舍人上禀:“莒国公苏禹珪求见!”
回宫之前,路经南市,刘承祐来兴趣,想去散散心,欲以官方的炊火气,去去心头的阴霾。午后的东京市坊,暖阳高照,恰是最热烈的时候。
“妇翁,还当好好保养身材,承平之日,终可亲眼目睹!”刘承祐看着高行周,像是承诺,更似欣喜。
刘承祐有些猎奇,这个早已淡出朝堂的前宰相,俄然来见本身,所谓何事。大汉立国之初,苏禹珪与苏逢吉,并称“二苏”,共秉朝政,权势熏天,几近能与杨邠分庭抗礼。
当然,“平平”的表象下,是苏禹珪尽享繁华繁华。在其掌权的那不长时候里,操纵职务之便,苏禹珪赚下了大量的财产。就武德司所探得,苏家在中原掌控地盘上百顷,庄园十座,大小店铺数十家,更不提其他财产了。
“老臣拜见陛下!”中门大开,高行周携家人,恭拜于门前。
进殿的苏禹珪,恭敬如常,或许是身心俱轻,诸多老臣当中,就属苏禹珪老得最慢,除了鬓角添了几分白发,与四五年前,竟无更多窜改。
“是!”
崇高妃,年纪比刘承祐大三四岁,可抱金砖,早些时候,刘承祐几远视之为姐,没准另有些非常的情素在其间。这些年,跟着年纪越长,贵妃也更加成熟丰韵,有耐久习武的风俗,身材也冠绝汉宫后妃。
闻其言,刨除那些恭维之辞,刘承祐还是略微能够谅解高行周的表情,如其言,‘承平’二字于他,或许只存在于书册抑或设想中。
“多谢陛下!臣如何敢当!”
此番,三人皆着常服,高氏也未盛饰艳抹,就如平凡人家,携妇回家探亲普通。
“是!”
面对天子扣问,苏禹珪一脸哀伤,冲刘承祐道:“启禀陛下,就在方才,集贤殿大学士贾纬,病逝于史馆,其至死,犹执撰述之笔!”
这些年,苏禹珪根基都待在史馆,带着一干文臣修史,安于近况,耽于平平。
“唯可憾者,老臣恐怕是看不到陛下一统天下,再造承平之日了!”说着,高行周收回一声喟然长叹。
完事以后,头靠玉枕,怀里搂着贵妃,一手无认识地在其曲线小巧的腰臀之间活动着,触感甚是细致,双目当中却透着神思。
“贾公一笔,书尽春秋,他这一去,大汉少一传世史才啊!”刘承祐意兴阑珊,语气中有些感慨:“传诏,追赠贾纬侍中,厚葬!”
闻言,刘承祐讷了一下。贾纬,算是当下大汉朝中,记史第一人,一支撰笔,满朝闻名。这些年,刘承祐命人修史,著书,多数有贾纬参与。
高行周病容之间却暴露一抹笑意,朝向刘承祐,语气虽显有力,但一副豁然状,道:“老臣平生,历经乱世浮沉,长年兵甲傍身,而不知承平为何!数十载蹉跎,随波逐流,至花甲之年,方遇盖世雄主,虽不逢当时,得其君,亦足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