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汉世祖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近似梁盗窟的环境,在沿江地区上演了很多,长江北岸,数十座大小城邑、堡寨,唐军悉数撤出,退往南岸,将江北完整放弃,交给汉军。然后,除了少部分城寨,大部分北御壁垒,全数被毁。

又盯着和书内容核阅一遍,李璟又道:“岁贡之资,是否过量了,可否减少一些?”

李德明也不傻,晓得此议,必定再度引发南唐朝堂风波,仅靠他一小我,可谓势单力薄,轻易再受李征古那等匹夫的热诚。

毕竟,江北十四州都可尽献,其他的,也不算甚么了。只是,李璟这边,心头极不是滋味,有些感慨道:“皇考帝业肇基,莫非就朕而结束吗?”

“只能如此了,希冀先帝,能够原宥我这个不孝臣子!”李璟长叹一声。

但是,就在这场波澜当中,李璟反而完整果断了和议之心。只是就一些细节题目,再遣李德明渡江,面见汉帝,停止了一番弥补。

以南唐现在的环境,孙兵折将,失淮南半壁以后,再每年承担如此大一笔岁贡,对于南唐而言,将是一笔极其沉重的财务承担。

北汉乾祐五年仲春十二,唐国主李璟,率后宫、宗室及公卿大臣,告罪于宗庙,泣泪而告“汉唐和约”。

厥后,以宰臣冯延巳等人北渡,将终究和约面呈汉帝,跟着刘承祐的首肯,两边之约,算是正式缔结。当夜,刘承祐设御宴,接待冯延巳一干唐臣。

席间,对于冯延巳,刘承祐可谓另眼相看,态度驯良。总得来讲,冯延巳在北汉征淮大略中,前后是起了不小的感化,属“功臣”。

李璟得知,也没有禁止的需求,同意了。又向刘承祐提出,每岁请易淮盐二十万石,要晓得,此前南唐的食盐供应,根基都来自于淮南。对此,刘承祐也没设置停滞的意义,只要拿得出等价的钱货买卖便可。

而金陵这边,李德明仓促而带归和书,大略也知此封和书的分量,李德明第一时候便进宫,面呈唐主。对于这丧国三条,李璟看起来,倒也没有过于冲动的模样。

而不出料想,当和约的详细内容传开以后,又是一场狠恶风波。金陵朝野,针对这份和议,基本分为两派,相互驳斥、漫骂、攻讦,使得南唐朝廷竟成一派乌烟瘴气。

而动静传到金陵以后,朝野之间,哀鸿一片。不管之前是多么态度,但和议达成之时,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哀思与屈辱感。

寨内,三千余唐卒,清算好粮食、军甲,在一片肃重的氛围中,登船,筹办撤往南岸的当涂。

当然,大部分唐军的态度,还是比较光荣的。沿岸戍防唐军当中,这段时候下来,根基也都被汉军打怕了,这般“面子”地结束战役,退回江南,已算不错的。

只是,在汉帝那奇特而玩味的目光下,冯延巳颇不安闲,讪讪而应。吃佳酿如饮苦水,面色沉重,竟有悲态。

见状,李德明只是小声地提示了一句:“陛下,初拟此议,汉军已然暂止攻伐。若拖得太久,待汉军休整结束,再度动兵,只怕更加难挡。臣南归之时,偶尔闻之,汉帝已命令,让淮水之北汉海军,尽数南调,欲入大江......”

和州境内,当涂对岸,梁山军寨,一片凄冷东风中,“唐”、“林”字旗飘荡。军寨周边,仍旧残留很多攻防的烽火陈迹。

“陛下!”李德明不由欣喜道:“天无二日,如欲称臣于汉,岂与并称,降尊号也是不得已之事。此乃非常之举,待两国和议达成,汉军北撤,内乱消弭,陛下仍可照用天子鸾仪。”

而在寨外,两千余汉军入驻此寨,有序领受寨防。张永德亲身来了,只因为此寨,便是唐将林仁肇的驻敌。对于这个给本身经历上,添了一笔败绩的南唐将领,张永德还是很有兴趣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十州风云志    tfboys之黑暗杀手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婚从天降:靳少的合约新娘    重生成蛇:后代满山,我位列仙班!    闹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