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飞卿[第2页/共3页]
酬酢过后,顾明府挽着徐佑的手,就要过喜门往掉队里去,转头看到地上的郑经,斥道:“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常日你办事也算恭谨,没想到在旁人面前竟然如此丑态,我饶的了你,律法饶不了你。且去法曹自领惩罚,本日起这个贼捕也不要作了,到兵曹当一门士,以观后效。”
徐佑抬开端,悄悄一笑,道:“恰是鄙人。”
徐佑那里听不出他的意义,笑道:“不急,等见过顾县令,再说行刑的事不迟!”
如许一来,站着的人就显得非常凸起了,见那人往这边看来,徐佑笑了笑,上前作揖,道:“义兴徐佑,奉圣命至钱塘编户,特来拜访明府,入籍听调!”
从仪门走出来,是一座宽广院落,中间没有勒戒石,刻在戒石后的“公生明,廉生威”的六字训戒要到明朝后才在县衙里呈现。院子的那一头是正堂,也是县令升堂断案的处所,再今后是二堂,是和僚属们筹议公事的地点。再然后是一座三层的主楼,也就是县令和家属的居住之处,房门的入口处竖有一个三尺周遭的铜镜,用来正衣冠,照得失,是自省其身的意义。
想想之前的嘴脸,再看看现在战战兢兢连说话都开端结巴的模样,真是何必出处?
照壁前是莲池,接着是仪门,平时不开,要走东西两个角门,东角门为喜门,供县令和吏员们出入。西角门为绝门,提审犯人时多数从这边走,而死囚是必须从这边走,没得筹议。
徐佑身子前倾,低声笑道:“那可不必然,顾县令有识人之明,如果看中我的诗文辞吐,何尝不能提携一二。可不像某些无知之辈,惯以鼻孔看人,又怎能辩白妍媸高低?”
“我一人在此居住,家人都在吴县,出来也是无趣,不如微之和我一同到后花圃逛逛?”
徐佑打量他一下,笑道:“十鞭,好,我记下了!”
徐佑却不一样,他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县衙里的绝门,也叫鬼门,岂能随便行走?神采变的冷冽起来,道:“该说的都跟郑贼捕说过了,本觉得你是聪明人,好歹也等我跟顾县令见过以后再决定逞不逞威风。没想到都已经进了衙门,三五步的间隔,一盏茶的工夫,贼捕却还是忍不住了……”
郑经黑着脸道:“让你走就走,那里来这么多的废话!你是我从至宾楼带返来的人犯,莫非还想从喜门进?妄图!”
“请吧,别傻站着了。等我出来禀了明府,如果肯见你,算是你的造化,如果不见你,可别怪兄弟们手中的常鞭无情。”
“明府……”
曹魏时大堪舆家陈蜃写《青乌经》,遂开宗立派,以日月阴阳之奇术聚四方云气,显天人之统,直接影响了而后官方廨署的制作气势。钱塘县也不例外,其宅坐北朝南,大门南开,跟坐落在县城西北的城隍庙正成一线。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定中轴线立大堂为正穴,然后再以大堂向前后、摆布松散有序地展开。前后共为五进院落,前有钟鼓楼、照壁,后有莲池、仪门、大堂、二堂、主楼、燕堂、后园,两侧有班房、曹房、阁库、典宅、监狱等修建。规制有则,体统有式,于泛博高超当中,而寓节简朴素之意,以移风易俗,倡久安之治。
那人长长松了一口气,喜道:“真是微之,幸甚,幸甚!前几日获得动静,都道你在晋陵遇刺身亡,我还感喟好久,不知该如何向主上回奏。这下好了,你总算安然无恙!”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