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南巡[第1页/共3页]
“但是,亡国灭种之危,我辈岂能坐视?”
至于鲁王要重修的勇卫营和锦衣卫,都只要一点骨架子,哪怕庞天寿从广东带返来五百勇卫营兵和三百佛朗机佣兵,但也不过杯水车薪。
虞大复授为通政使,吴廷猷则授为台州知府。
虞大复原是台州兵备道,恰是海门参将吴凯的下属,对吴凯的协镇人马还是很体味的,所谓三千不过是号称,名册上是这个数,实际上底子没这么多。
“臣愿前去海门宣敕,召吴凯领兵前来台州拜见殿下。”虞大复虽不晓得吴凯现在是否降清,但仍然还是情愿亲身去一趟。
“殿下,千万不成啊!”
如果老朱在台州监国,然后顿时南逃,那跟弘光、潞王他们有甚么辨别?
宋之普被拜大学士入阁,这也仿佛是在料想当中的事,毕竟这里职位最高的文官便是宋之普了,又与鲁王有旧,方才立有拥立之功,此时论功行赏,必定封赏不低。
他王之仁不是逃窜了隐姓埋名,也不是改头换面苛且了,而是轰轰烈烈的为灭亡的大明朝殉葬,让世人皆知他的死,他的忠。
以是明知相距几百里的杭州就有鞑子雄师,可老朱却不能跑。
另有石浦游击张名振,这位厥后更是成为了鲁监国麾下第一敢战能战的大将,就算王之仁这员大将身上有很多明末将领们的通病,武夫放肆放肆,部下兵士没有军纪等等,但他抗清的决计是果断的。
宋之普在内阁票拟,陈函辉卖力都察院,柯夏卿这个戎政尚书则首要卖力重修京营,大抵上还是相沿明朝的朝政体制,固然老朱也以为明朝的体制颠末近三百年演变后,变的有些畸形,特别是此中寺人参与中枢决策权力太重,另一方面文官过于压抑武官,但一时半会,他筹算暂不对这块下刀。
“孤亲身去见他们,更显诚意。国度危难之时,谁又不是在冒险呢,这个时候,我又岂还能坐在火线吃苦?”
・・・・・・
万一吴凯已经降清,这岂不是羊入虎口,奉上门去吗?
原兵备道虞大复和临海知县吴廷猷先前都不肯意随戴光大降清,各挂印归第,此时也是以被老朱认定是忠贞之臣,特召来授予要职。
还是得依托现有的大明军队,海门参将吴凯、石浦游击程名振、浙江总兵王之仁等等,这些都是必必要争夺的工具,乃至还得尽快动手。
要战,起首就得有自保的力量,光靠王闯子等一些老兵,短时候不成能招募并练习出一支可战的新军的。
“陈函辉为左副都御史兼侍读学士兼浙江巡抚,柯夏卿为戎政尚书兼翰林学士!”
鲁王已经把庞天寿从广东带来的五百勇卫营,另编一营,庞天寿保举了原坐营官马吉翔,鲁王便授马为勇卫二营游击将军,而庞天寿带来的三百葡萄牙火枪队佣兵,老朱则将他们调出来另编一营,为神机营。
不过老朱却早就态度果断。
“真的?”年青的兵士王忠源又有些奋发。
以是老朱早就盘算主张,这边先监国即位,正式打起灯号来,然后顿时就赶去见这些带兵的武将们。
他的临终一番话更是名留青史,他说我乃前朝大帅,国亡当死,恐葬于鲸鲵,身故不明,后代青史无所征信,故来投见,欲死于明处耳。
“好好干,将来殿下复兴大明,光复两京,到时说不定你我父子也有机遇当一镇总兵,乃至封个侯伯光宗耀祖呢。”
“但是台州无兵,鞑虏又近・・・・・・”虞大复做为兵备道,也是文臣里懂些兵的,大明的兵备道有点近似于军分区正委这么一个职务,办理一道内的军务粮饷等等触及军事的差事,属于巡抚直属,而大明的巡抚常常又提督一省军务或是兼理粮饷,乃至常常还要加兵部侍郎或都察院佥都御史等衔,让他们能够统领号令处所文武。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