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页/共3页]
康熙续纂《光芒县志》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县马玛主修。是前志续编9卷9志,该志增纂政治类、军事类共2本,县存有复印本。
展礼诵说,至无其所已。欲取其志谛观之,诸生曰:“墨未有成志。”余喟然曰:“民困而敛日急;学颓而士不率;邑乘不存,文献无考。墨信疲邑。”因而振刷其政,请于抚巡、藩臬,谋葺其学宫,以志属诸邑博杜子。逾岁,为万历戊寅,武清许君,以调繁来令是邑。秀姿清标,天成玉立。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许君盖其人也!余授篆归莱,不数月政报,有节民乐,输赋日登,学宫鼎建,志已脱稿来矣!时,抚台汝南赵公,携两道,福清魏公、古卫蔡公,问俗道劳山,题石其上,山川若增而丽。徙者归、游者农、贸易者通,欲复古之饶,可计日待也。学宫葺,诸生抢先淬励,王、郑政绩、经学,芳躅可继。墨古名邑,亦可为今之名邑也。隶莱足为莱重,疲于邑何有?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
万历《光芒县志》明万历四十年(1613)知县汪正谊主修。7卷9志,已轶。
民国《光芒县志》民国18年(1929)县长陈冠露主持纂修。。
现存最早的天下处所志,是公元813年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离失。它以唐朝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录了天下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南宋今后,处所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处所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新中国建立后,各县遍及修编了一次县
康熙《光芒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金鸣凤奉令主修。由邑贡生陈南贤、郭毅、饶世道、龚名芳等人分纂,由教谕张霍、训导林旭核阅定稿。该志9卷高9个纲领,立82个细目。
民国《光芒县志》民国18年(1929)县长陈冠露主持纂修。稿成携榕付印,后因军阀战乱无人卖力,志稿被毁。
志书柬介该志记叙的时限:上起自1840年,为彰明因果源流,个别篇章恰当上溯;下断至1987年。在布局上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录兼用,图、表交叉此中。不为生者立传。质料除取自国度、省、市、县档案馆的档案和旧志、家谱、报刊、野史和专著外,其他则取自全县各专业志。同时,采取了部分口碑质料。《即墨县志》全书共35篇、167章、565节、约150万字,内容有建置、天然环境、住民、城乡扶植、环境庇护、农业、渔业、水利、产业、州里产业、电业、交通、邮电、贸易、粮油业、土特名产、财务税务、金融、经济办理、党派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听事、文明、文物古迹、教诲、科技、体育、医药卫生、民风宗教、方言、人物、杂记。是即墨汗青上第八次修志,第四次成书。这部志书,是即墨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卷帙最为宏巨的一部著作。该志从即墨的实际环境解缆,记叙了即墨的汗青,勾画了即墨的面孔,揭示了即墨的上风,反应了即墨的窜改,具有光鲜的处所特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