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宫[第1页/共3页]
入宫的路上,青苔染上石板,透出年代洗旧的沧桑,青石板雕着姿势各别的兽,在浓稠的夜色里,显得严肃而森然,有宫人在火线打着灯笼,轿辇悄无声气地穿越在宫墙内,
端若华知悉这些年缠绵病榻的天子近况后,出言欣喜了几句,话锋一转,却淡然道,“本宫听的丞相所言,朝政落于寺人之手,恐毁我大周基业,天子此举不当...”,
“梅妃薨了,可昭宁公主并不知情,此番回宫,不知如何闹了?!”,尖细的声声响起,让朝儿的脚步顿住,大眼睛迟缓地眨了眨,蒙了一层水雾,
“朝儿,不成忘了礼数”,端若华在旁轻言,朝儿忙的跪下施礼,有些怯意地站在天子身前,半响不说话,心底的委曲铺天盖地的袭来,眼里的泪水就如断线的珠子,一串串滚落下来,看的周祺麟心疼不已,招手道,“过来,让父皇抱抱你”,
“走开!”,朝儿推开李承前,憋红脸推殿门,“李承前,让朝儿出去罢”,天子的声音在内里响起,估计是闻声内里的动静了。
“朝儿”,端若华蹲下来,拿丝绢替她擦着眼泪,朝儿伏在她肩头,哭的肝肠寸断,小小的身材颤抖着,料她懂事的早,还是小孩心性,忽闻母妃逝去的凶信,自是哀号、仇恨、抱憾...
向来都在天子身边寸步不离的御前红人李承前竟给驱出殿外,宫人们神采稳定,心中推断万千,天子竟对彻夜入宫之人,信赖甚过李承前。
“圣上在里头候着呢?”,李承前恭敬地轻声说道,“走罢”,清如玉石的声声响起,她跟着李承前走进殿内,
轿里的人戴上了帷帽,垂下的皂纱遮住面庞,落了轿,却没有搭上李承前的手,纱下的眼神看了李承前一眼,冰冷彻骨,让贰心惊地把腰弯的更低,连呼吸都浅了些。
那老寺人和宫女本就垂首低语,却无妨给人听了去,一声大喝下,吓的跌坐在地,神采惨白,忙的下跪讨情,李承前闻声而来,不问情由,声音尖细却阴厉地斥道,“好大的胆量,敢在背后议主子的是非,给咱家拖下去掌嘴!!”。
大周景历十七年,彻夜的皇宫与常日有些分歧,廊间行走的寺人、宫女脚步仓促,连多日卧病在床的天子都摆驾到承德殿里,想来,有极首要的人来了。
把本身搂在怀里哄着的母妃,一脸和顺笑意的母妃,就这么去了,而本身竟连母妃的最后一面,都不能见到,再不能牵着她的衣角,再不能朝她撒娇,再不能吃她做的芙蓉糕...
端若华抿唇不语,握过朝儿的手,安抚地轻拍着,周祺麟面有难色,言语间带着哀思,“朝儿,你母妃去的俄然,朕,朕..”,说毕,天子捂着红了的眼,狠恶咳嗽起来,
“皇上自梅妃薨后,染了疾,久病不愈,望圣上为大周子民,保重龙体”,李承前上前奉茶劝道,天子重重感喟,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满怀惭愧地看着朝儿,那张跟着光阴,出落的愈发与梅妃类似的脸,感慨万千,想起梅妃的逝去,只感觉胸口窒闷,难以喘气,
李承前让寺人和宫女都退下了,低眉敛目地站在天子身前,来人轻声道,“李承前,你先出去”,
天子坐在龙椅,无法苦笑,吃力说道,“儿臣心有苦处,现在,母后回宫,朕心宽矣,统统且任母后措置”,端若华看着天子衰弱的模样,眉眼黯然,轻摇着头。
李承前非常恭敬地哈腰上前,低眉扎眼地打起轿帘,抬手,真叫旁人不敢测度轿中之人的身份是多么高贵。
轿辇在殿前停下,天子身边的红人,大寺人李承前竟亲身在阶下候着,李承前奉养过两朝天子,在新帝卧榻期间,经心奉侍,细心殷勤,传闻曾跪着用手端住天子呕出的污物,颇得圣心,遂有了阅看奏折,禀于圣听的权力,其职位在宫中可窥一斑。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