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明镜台上的修行[第2页/共3页]
——这是符箓堂的修炼法门,以符意入道。
他愣了半晌,心中是各式滋味。最后,他一咬牙,用水之灵气起画第二笔,笔尖蓝光闪动,刚一落笔,符纸却无火自焚,化为灰烬。
符笔必须是灵竹或者其他灵气轻易穿透的质料制成,上面的毫毛也如果从妖兽身上汇集下来的毛发精华;符液则是妖兽的精血融会各种灵草经心调配而成的;符纸更是用妖兽皮或者其他灵树皮颠末数道工艺加工制作的。
明镜台是用大块青石铺成的庞大广场,中间有一块庞大的青石,上面有青桐宗开山老祖篆刻的“明镜台”三个大字,线条峥嵘,道意盎然,气势直冲霄汉。
体内的金、土两种灵气耗损殆尽,其他三种灵气满盈了全部经脉。必须将体内灵气全数耗损掉,运转野蛮心法,才气弥补金、土灵气。
临帖上的始符固然恍惚不清,但笔力饱满,遒劲有力,道意盎然;而本身的始符,单以笔法而论,也算佳作,但是却道意惨白。如果把原始符比作一个精力饱满的青丁壮的话,本身的始符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像则像矣,却没有涓滴精力。
如他所料,只此一笔,体内的金之灵气便耗损一空。
方卓再一次被打击得无语了。
豪门修士有的真是出自豪门,他们的世俗家庭以家徒四壁也不觉得过,他们小我仅仅是因为某种机遇才踏上修行这条门路的。他们底子没有财力为本身采办充足好,乃至充足用的符具。如果宗门不为他们供应修行的根基物质前提,他们在修行界是寸步难行。
不得不说,方卓经脉包容的灵气太少,很快就弥补结束了。
本来他还想和小家伙相同一下,问问玉盘的事,可曾经活泼到顶点的小家伙俄然销声匿迹了,不管任凭他千呼万唤也不出来,方卓非常迷惑。
方卓也从执事那边领了一份符文临帖,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坐下,看了一眼书桌上的符具,将符笔拿在手中细心瞧了瞧,抚了抚上面的毫毛,不由感喟。
方卓看了看临贴和本身临摹的两张始符,悄悄摇了点头。二者不但有差异,并且差异相称大。
他瞅了瞅另一种符纸,一咬牙,又用土之灵气在上面缓缓画了一笔。跟着土之灵气的耗损,他清楚地感到在符笔和符纸之间有一股淡淡的架空之力,略不留意,笔锋走向便产生公允。如果压抑这股斥力用力过大,又很轻易导致墨迹变粗。
方卓运转木之灵气,以手为笔,缓缓滑过玉盘,洁白的玉盘上竟然显出淡淡的绿色划痕。但令方卓方卓惊奇的是,划痕上的灵气竟然没有消逝在空中,而是竟然便被玉盘吸得干清干净。
笔尖悄悄一滑,一道墨迹充满着朝气劈面而来。
————————
——五行不容!
方卓叹了一口气,他必须适应五行不容和笔纸互斥这两种野蛮期底子不存的环境。
明镜台上一片温馨,数百名觉醒期弟子坐在书桌前冷静临摹符文临帖,明白临帖上符文的符意,无人敢交头接耳,更无人敢自在走动。
第二天,方卓按照燕师兄指导,仓促来到符箓堂觉醒期弟子修炼的场合——明镜台。
方卓翻开临帖,刚看一眼,便大摇其头。
体内的金之灵气缓缓运转,顺着符笔杆垂垂活动到笔尖,笔尖披收回点点微小金光,垂垂与符液融会为一体。
方卓想起当年在天相山后山,老道奉告他的话。天相神图不是简朴的的画像,而是要画出人的命理。而这个符文看来也是一样事理,不是简朴的书法,而是要画出此中的道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