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行在路上[第2页/共3页]
如果然有三品以上的妙手来拦他道,徐明远也只能认栽了,不过这世上哪有这么不开眼的妙手呢。
他也下定决计了,此去长安把会试和殿试考了,能不能得状元不说,如果能中进士,起码能混个一官半职。在长安买个院子,把师父也接到长安去享几年清福。
徐明远起家钻进了车厢,车厢不小,上面铺了一床薄棉被,之前他们师徒出去云游,如果碰到没有处所借宿的时候,两人挤挤也能睡得下。
并且就像他师父说的,真有劫道的,也看不上他这类穷酸墨客,那些背囊鼓鼓的贩子,哪个不比他油水足。
苏依梦在忘忧筑倒是不缺银子,虽是清倌人,不过一首曲子收的银子可很多。现在在梅园,代价恐怕还要更高一些。
徐明远解了车辕,让老黄本身吃路边的草,然后拿着水囊到离官道不远的一条小河边上灌满。给老黄喝了些水,便是掀帘进了车厢。
说完解下腰间的葫芦抿了一口美酒,回身向着道观中走去。没过量久,一只白鹤从天仓山上飞出,朝着东北方向飞去。
不过现在全部车厢一半多的处所被那些干粮、熟鸡蛋之类的东西挤满了,连安身之地都难找。徐明远笑着摇了点头,开端脱手清算。
三个包裹,一个是曾清怡送的,一个是苏依梦送的,另有一个则是柳三娘送的,应当是两件衣裳和一双鞋子。
将香囊直接挂在了腰间,鞋子放在一边,徐明远拿过苏依梦送的蓝色包裹翻开,动手的是一件质地上佳的蓝红色对襟长衫,款式宽松,应当要很多银子。
若非吐蕃、北黎缔盟,而圣上体恤民情,不肯百姓持续糊口在战役当中,不再掀兵戎之争,大宛的国土恐怕比现在还要大上很多。
徐明远身上有十两银子,除了他之前存着的,有六两是那些富商对他的一点小意义。六两银子对于那些富商来讲不算甚么,对于浅显百姓来讲可不是个小数量了,充足一家人吃用几个月了。
徐明远把衣服和鞋子重新包好,放到了车厢上面的隔层内里,路上还是穿戴旧衣服合适,到时候入了长安再换上新衣,倒也能制止掉很多在书院时的那些费事。
现在驴车停在了官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过有吃得、有喝的,倒也不至于过分难受。
至于烧饼、馒头之类的东西,也是垒了三个竹篮,如果这些东西不会坏掉的话,充足徐明远一起吃到长安了。
十两银子到长安,省着点用应当还是够的,不过如果到长安找不到那秦兆雨,徐明远可就真的要抓瞎了。
徐明远先把柳三娘送的阿谁包裹拆开了,是一双玄色的短布靴,比徐明远脚上那双已经磨得只剩一点底的旧靴子好了不知多少。
吃了鸡蛋,四顾野茫茫的徐明远临时没有想到甚么好的体例,把车厢两旁的车帘卷起,棉被卷了卷靠到车厢后,找个舒畅的姿式躺了上去,顺手拿过了那三个包裹。
灯点上了,徐明远把被子清算到角落里去,把竹箱拉过来,把内里的笔墨纸砚一一取了出来。
白叟的话,有些时候还是很有事理的。
车厢木板上面有两个暗格,放了很多小物件,油、盐,刀具,一应俱全。他们师徒俩云游时这驴车可不但单是赶路的东西,还兼着屋子的感化。当年八岁的徐明远在给吐蕃和尚先容这驴车时,就给它取了个极其拉风的名字――“房车”。
倚靠着被子,从竹席下抽了一本江湖妙闻录看了起来,蜀道虽难,路途虽远,如果就这么躺着就到了,想来也算不得甚么难事。徐明远看着窗外渐渐发展的风景,悠悠的想着,秋风拂面,好不安闲。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