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朝议[第2页/共3页]
原另有百来个大臣站了一殿,颇是拥堵。这一赶人,很快就只剩下内阁的几位阁老和六部重臣――这才是真正的大明重臣,真正能拿主张的人。
严阁老这话不疾不徐,前前后后皆是为天子摆脱,多多极少安抚了一下天子吃惊受伤的心。天子面色稍缓,接口道:“阁老的话,虽是有些出入却也是老成慎重之言!”他先是必定了严嵩的话,然后又接着他递来的话念起《天论》背面那句话,“正所谓‘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现在当务之急是赈灾救人,免得生出更大的乱来!”
群臣闻声皆是叩首,一派心悦诚服的模样:“陛下圣明......”
天子余怒未平,直接便转问严嵩:“你说,这地动是如何回事?”
“起来吧。”天子吐了口气,见着前头严嵩颤巍巍的模样,看了眼边上的明黄矮墩。
黄锦立即就会心了,上前扶了把严嵩,柔声道:“阁老,陛下赐座。”
严阁老严嵩就站在群臣最前头,他年过七旬,吹了一宿的冷风早就冻得浑身僵冷,头昏目炫。不过,他还是按例和李芳点了点头,算是和这个天子跟前的颇得信重的寺人表示美意,然后理了理本身的衣冠,缓了口气,领着朝臣一同入内。
钦天监正高守谦从背面跪爬而出,昂首就拜:“臣在。”
“行了,尔等六部九卿皆是我大明重臣,朕之股肱。这灾要如何赈,也得拿出个章程来!”天子见着下头低头不语的臣子,忍不住又生出几分怒来,“别动不动就给朕装鹌鹑!”
比起高守谦来,对付惯了天子的严嵩天然不慌不忙:“《天论》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象之究竟乃定命,正应了那句‘出于数而不成逃’,实非君上之错。纵有错也是臣等不察之过......”
世人见着裕王都还站着,严阁老能得赐座实在是陛下前面头一号,内心不免有些设法。不过,严阁老既是落了座,言归正传,很快便端庄提及赈灾之事。
裕王路上早就想好说辞,他伏地长跪不起:“见此大难,儿臣心忧君父,不敢独安一处。”
裕王却仍旧不敢当即起来,只是沉声道:“天降此难,儿臣鄙人,愿替父皇求祷于天。”
底下很有几个大臣替徐阁老感喟的:恭维阿谀的话都叫严阁老说完了,剩下的困难倒是丢给徐阁老了。这就是亲闺女和小媳妇的辨别啊......
厥后的《明史》对这场大地动亦有记录:(嘉靖)三十四年十仲春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动,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堕上天中,或高山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天子本还想说蓝道行提早瞻望到了这园地动,但是一想蓝道行亦是让本身本日方才得知此事,更对那句“天机不成泄漏”信了几分。高守谦的那句“若述之与口,则休咎更甚矣”到底还是入了心,只是他肝火未消,仍古道:“既如此,要你何用?”
天子见惯了这般气象,没个好面色,非常罕见的没理睬前头的严阁老,直接开口问道:“钦天监安在?”
天子居高临下的看了他一眼,见他跪得端端方正,脊背挺直,微微叹了口气――到底是十仲春了,天子自个儿是跪在地毯里头倒也不要紧,裕王这实心眼的倒是跪在地上,就怕是着了凉。天子看了看边上候着的寺人,便道:“李芳,还不从速把裕王扶起来,这气候怎好跪在地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