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家具[第1页/共5页]
供储藏用的家具有厨和匮。《论衡?感虚篇》又《是应篇》谓燕太子丹质秦求归,秦王提出的前提中有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这里所说的厨当指贮物之厨。西周青铜方鬲之座常在正面设两扇门,门上铸出守门之别者。此风能够为后代之厨所因循,厨门上也饰有刖者木像,以是说“生肉足”。《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也应是此类厨。辽阳棒台子屯东汉墓壁画中有大厨,厨顶作屋顶形,一女子正开厨门取物,可见此中贮有玄色之壶(图77)。《广韵?上平声十虞》■,帐页,似厨形也。出陆该《字林》。”可知厨形似幄帐,正与上述壁画相合。日本奈良法隆寺所藏七世纪制作的玉虫厨子,厨顶仍作屋顶形,还因循着这一轨制。与厨比拟,匮则用以储存较贵重的物品,如《楚辞?七谏》玉与石其同匮兮。”《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山东沂南画像石中有其图象(图78),河南灵宝与陕县刘家渠汉墓皆出土过陶匮,这些陶匮宽窄凹凸的比例非常均匀调和,直到唐朝其外型仍无多大窜改。
秦汉期间仍保持商周以来席地而坐的风俗,是以几、案、床等家具都比较低矮。几、案形状不一,上面大多涂有黑漆或红漆,并绘制出各种精彩的斑纹,少数还在大要施有浮雕。它们与汉朝精彩的漆器杯、盘、尊、壶气势大抵分歧。汉朝的案比先秦的长些。有的还做成堆叠的二层案,好放更多的器物。食案则多做方、圆二形(陈平《中国居住文明》,香港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3页)。前已述及,此处不赘。
平悬于室内用以防尘的是承尘,直立于室内用以挡风的则是屏风。屏风是一件独立的家具,与从属于床的屏扆分歧。《史记?孟尝君传记》中曾提到屏风,申明战国时已有此物,汉朝更加风行(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219、225页)
席铺在地上能够挪动,安富尊荣的贵族名流可累坐八九层席。在黉舍中,讲学时每人坐一席,但主讲人讲得入情入理,驳斥别人学说的时候,便能够夺人之席。如东汉学者戴凭解经不穷,能够重坐五十余席(《后汉书·戴凭传》)。至于普通的寒士,如薛惇就“坐无完席”了(谢国桢《两汉社会糊口概述》,陕西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汉朝人在床、榻上的坐姿,靠近于当代通称的跪姿,是以,坐久了会感到累,乃至产生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提到的“腓痛、足痹、转筋”等征象。以是偶然要隐几而坐,膝纳于几下,肘伏于几上。这类几被称为凭几,其几面较窄,普通在20厘米摆布。西汉时的凭几面常微向下凹曲,还靠近战国时的式样。山东临沂金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此式凭几,几面两端雕成兔首状,非常新奇。东汉凭几的几面多为平板,有的装四条栅状足,有的只装一条曲足,这两类凭几的利用环境,在画像石上都能看到(图74)。满城一号西汉墓中的漆凭几,木质部分已经朽失,但存有鎏金的铜几足,其上部装合页,使几足能够向内折叠。古乐浪出土的一件漆凭几,几足有高低两层,基层几足可撑开也可折入,从而能够调度几的高度,布局很精美。在夏季,几上还加铺织物,如《西京杂记》卷一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稿以凭之,不得加绨锦。”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遣策中记有“素长命绣机巾一”,长命绣比绨锦更崇高,可见《西京杂记》所记并不完整精确。汉朝通行跪坐,箕踞和垂足坐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恶感。江苏宝穴耿集的一块画像石,刻出一执刀人垂足坐于几之上(图75)。这是一种无礼的姿式,在当时非常罕见(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20~223页)。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