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节 左右为难[第1页/共4页]
“怎会如许?蔡安贞不是派了赵云同子桓与妙才叔等人救济官渡?”曹昂不解道。在他看来曹丕既已与蔡吉订婚,那曹蔡联盟在很长一段内都将是安定的。能半年都不到,就不承认两边是盟友干系了?更何况蔡吉还在曹氏最难堪的时候出兵互助,曹氏又怎能过河拆桥呢。
因而在稍稍调剂了一下情感以后,李孚便将对百姓的怜悯抛至了脑后,转而以智囊的身份向袁尚进言道,“陛下明鉴,赵郡本年虽歉收,但邯郸眼下有兵马二万,加上城中百姓,这点粮草怕只能勉强冬。”
李孚何尝不知袁尚心中所想,但自古帝王皆无情。能有一块遮羞布挡挡,总比像袁谭那般当众弃父而逃来得好。因而他二话不说便直接抱拳应对道,“喏。臣这就派人看望袁谭下落。”
所谓放百姓出城,本色上就是将老弱病残赶出城,从而为兵马以及青壮省下口粮。至于那些被赶出城的老弱病残在赤地千里的荒漠上的遭受也便可想而知了。当然这类做法在乱世还算是比较刻薄的,总比将百姓圈在城中当军粮来得人道。
“再探朕定要晓得这不孝子的切当行迹。”袁尚攥紧了拳头道。与袁熙分歧,袁尚对袁谭的恨意更多的来自于后者对他皇位的威胁,而非弃父而逃一事。但在外人面前,袁尚老是紧扣“不孝”二字,来证明他的正统以及诛灭袁谭的合法性。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曹操摆了一动手表示曹昂不必行此虚礼,跟着一踢马肚上前与并肩而立道,“子修刚才在想何事?看得如此入迷。”
曹昂没想到曹蔡联军看似合作无间的官渡之战,竟另有这么一出不为人知的黑幕。莫非蔡吉真想过关键死父亲?还是只是父亲一厢甘心的思疑?倘若曹蔡真的反目,那,那子桓办?又将如何面对蔡吉?
不知何时来到曹昂身后的曹操打断了的思路。目睹父亲到来的曹昂,从速拨马抱拳道,“见过父上。”
跟着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身份越来越崇高,作为曹氏担当人的曹昂也逐步被寄予了极大的厚望。这从他所接管的教诲当中便可一窥一二。二十三岁的曹昂虽已举孝廉,却从未停止过学习。暮年曹昂所受的教诲以行军布阵为主,君子六艺为辅。因为当时的曹操还只是一介小诸侯,曹昂必须把握充足的军事才气方能随父亲交战天下。而现在曹操的身份是司空,且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曹操极有能够成为下一个霍光。为了不重蹈霍氏一族的复辙,曹府的幕僚眼下加强了对曹昂在政务、政略方面的教诲。毕竟一个只懂兵戈,不懂政务的大是没法担当曹司空留下的政治本钱的。对此曹昂倒是甘之若饴,并没有因执金吾的身份而托大,进而冲突幕僚们的教诲。
不过袁尚不究查袁熙,并不代表他就不在乎袁谭的行迹。却见袁尚沉吟了一下,对李孚扣问道,“李卿可有袁谭的动静?”
“善,就依李卿之言办。”袁尚听罢李孚所言当即点头拥戴。在他看来派亲信驻军位于魏郡边疆的毛城,不但能够护粮道,还能够趁便恐吓一下邺城的袁术。对于趁他不备篡夺邺城的袁术与于吉,袁尚是打心眼里恨得咬牙切齿。若非碍于母亲刘太后尚在袁术手上,袁尚早就点齐兵马杀上邺城将二贼杀个洁净。让天下人看看叛变他袁尚的人会有如何的了局。可现在投鼠忌器的袁尚却只能临时捏着鼻子认下所谓的“摄政王”,待到机会成熟再夺回邺城救出母亲。除了袁术以外袁尚对另一个摆荡他皇位的亲信大患袁谭也非常上心。当初在得知袁熙放跑袁谭以后,袁尚可没少在心中腹诽二哥妇人之仁。但人既然都已经放了,袁尚天然也不好再去处袁熙究查。毕竟这会儿的他还指着袁熙替其保江山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