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心的四相[第1页/共2页]
“是的,万法唯心。”智光持续说:“心的四相为‘生’、‘住’、‘异’、‘灭’。比方说电脑分为四个等次,那么凡夫的电脑就是第四等,最差的一等,再如何好的东西,让你显出来也是粗糙的、丑恶的,失真的。”
智光答复:“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最清净,离统统相,‘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故名如来;法身‘遍统统处’,没有一个处所不是佛的法身地点。”
不过为甚么众生之间,显出的天下相差如此之大?这个题目苏原还是不如何明白。
“能够这么了解。”智光说,“何谓灭相?比如我刚才打一个妄图,当时不晓得本身打妄图。打完妄图,才‘觉’,妄图在那边?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又如起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以是凡夫对本身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以后才觉称为‘不觉’。”
“但在菩萨看来,二乘人也有四倒置:着不净,不见法身净;着苦,不见寂灭乐;着无我,不见安闲我;着无常,不见佛性常。二乘人着于‘空’,心智憬悟程度能够达到‘觉异无异’的境地;以是二乘人具有‘统统智’的心智。具有‘天眼通’及‘慧目睹真空’的本领。”
苏原说:“那就是说:凡夫只见灭相;二乘人能进一步见到异相;菩萨更进一步能见到住相;佛对四相全知。这就是为甚么众生之间,所见的天下会相差那么大!”
“有四个等次?心有生、住、异、灭四相?”苏原问。
智光说道:“甚么叫众生?就是由各种人缘和合而生。人缘有哪些?有十二种。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众生便是这十二种人缘,和合而生。”
当然,阿弥陀佛成绩的极乐天下,博采众长,是集无数清净佛土之大成者,这个典范里的先容非常详确。‘末法’期间,净土法门第一,这是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以及众生的人缘方面来讲的。
第二天,苏原把这个题目就教智光。
智光仓促地赶去插手晚课。对于此次奇妙非常的经历,苏原细细思虑起来。
园林的空间非常泛博,内里足有亿万人之多,正在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
苏原说:“这和电脑显现的事理类似,但更加庞大?”
苏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智光说:“晚课的钟声响起,快归去吧!我如果不去插手,会给别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
智光持续说:“菩萨无住,不住又是甚么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菩萨觉住无住,以是不住存亡,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对,凡夫于四相中只见灭相。前念灭,后念即生,而凡夫只能认识到已灭的状况。比方说,当你认识到现在是中午,实际上就已经是中午畴昔了一点点;当你说现在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处于你以是为的阿谁‘现在’的将来状况。”
“若觉生则无生,无生是甚么?无生就是佛。佛见心的生相,观统统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摆脱;存亡不生是涅槃;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是以,佛称为大美满觉。”(未完待续。)
“那在这平静佛土,我能见到佛吗?”苏原问。
智光说:“也不满是,这里多数人都是佛住世时,见佛闻法之人。另有‘声闻’、‘缘觉’等。”
在吉利纯洁的光亮当中,释迦牟尼佛正在宣讲:“……我为设便利,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