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善德忏悔[第2页/共3页]
事事皆圆转,法法皆圆通,
不敬先人者,子孙不敬之,
谁能辨如是,那个常思此?
无所便是德,此德生诸德,
本身德行德行都缺的没人理睬你了,还不知改过,还洋洋对劲,如许的人另有正道但愿吗?整天东看西学,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从不实心修学一门工夫,仅下微末工夫却想收成无边道果,如此贪婪,魔王哂笑。
血身与灵心,一如无二等,
存亡在身上,还是在心中?
金丹不是精气神凝集而成的,金丹是一种境地,身心精力修为到了那一步,天然成绩,比如小孩子长大就成了人,若一个小孩短命了,他就不会成大人了,大多人修丹道不得法,不知真谛,以是觉得金丹是一物,这是想当然的。
人行于地上,还是行于空?
心行一如者,身心无二等,
此心本是幻,如是说修德,
在乎阴界内,或是在阳城?
不礼先德者,后德不能立,
鱼游于水中,还是游空中?
颂:
思惟之称量,情识几分重?
正邪两相合,二者皆无所,
整日里胡思乱想、夸夸其谈,自心所想尚不自知,此即无明人缘,此乃无明之根,此根不除,永是愚痴,以愚痴心,自作聪明,倒置心中,生倒置见地,以倒置见地起倒置思惟,以倒置思惟,做倒置行动,如是倒置人间,一念生时,有如是多种倒置丛生,若不自省忏悔,岂有明白期间。
民气贪婪重,夏虫妄言冰,
念念皆善护,护长于念念,
德既是幻德,当是幻心得,
身心谁表里,谁大谁为小?
忘心亦忘身,忘识亦忘神,
尘凡与深山,二者一等闲,
缺德而不补,岂有德充斥,
见非即见真,何必求真德,
地挂于风上,还是挂于空?
若无德慧性,聪悟亦死生,
你若不是仙,安知何为仙?你若不知仙,怎敢论成仙?本身道心不果断,还要粉碎别人信根,畴昔善根尽数毁灭,至于将来,久劫不闻正法,本身做不到的事就觉得别人也做不到,太把本身当回事,太瞧不起别人,这类骄易情意莫非不是罪恶吗?
幻平分正邪,以正而破邪,
而实际无道,说德亦幻说,
其大当如何,其小复如何?
真德非思惟,思惟不成得,
若不思如此,必不能见德,
画饼谁充饥,此身岂不死,
存亡有何因,其果当如何,
大事在纤细,大小为何论?
不思存亡事,何必求脱死,
诸法是行因,得果是天然,
唯有实施者,能够见心圣。
前次所说三层三关工夫,第二个三关,是在第一层工夫充沛的根本上产生的,就算第一层的三关过了,但是还需求把根本做足,渐渐才气天然进入第二层,比方种子抽芽并不能直接破土而出,需求孕育。
出世而入死,出入在何方?
不信因果报,何必修诸法,
你们对待本身的所属之物鄙吝不舍,别人碰一下都不让,而你们拿起别人的东西倒是随便弃置调用,你们做不到待人如己,如许又如何能够让别人珍惜你呢,又如何让部属归心于你呢?
夏虫有何命,能够见其冰,
思惟在身上,还是在神中?
若道别离者,岂见其聪明,
颂:
修功不知功,到底是懵懂,
皆道听途说,从不下实施,
小德尚乌有,焉敢求大德,
多么福人缘,足以越身命,
得道者对人言语,指心而说,无有私意,比方对镜观面,你们老是看禅门公案,本身聪明不敷,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