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袁世凯百科[第2页/共4页]
袁世凯在甲午战役火线卖力后勤期间,便主张由他募兵并编练新式军队,但未被采取,袁世凯非常不满,曾抱怨说:“内赞人而不消我募兵,徒何益也?”[21]在甲午战役结束后,举国高低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海潮,袁世凯亦是此中一员。1895年6月尾,刘坤1、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因而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袁世凯被光绪天子召见今后,又在8月尾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天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鼎新纲领,其内容为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谈判四条,充分表现出袁世凯的鼎新思惟。此中袁世凯特别正视练兵,他“深知抓到督练新建陆军之事,出息不成限量”[22。不但在给光绪帝的万言书中提出了12条西法练兵的主张,还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大旨则步军操法以师法德国为主”。
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是以为这个重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遵循家属“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定名“世凯”。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扶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发蒙教员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技艺,并“喜旅游山川,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冷山、莫愁湖、承平湖诸胜迹”。4]袁世凯自小爱好兵法,发愤学“万人敌”。尝自谓“全军不成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把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常常不吝重金网罗采办各种版本的兵法战策,被人耻笑为“袁书呆”。5]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寥寥数字,充分表现了袁世凯的大志。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师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弹压承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属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旬日)出世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袁世凯出世的那天,袁甲三刚好寄书到。
1882年,朝鲜产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操纵军队叛变,胜利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人与大院君有隙,要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从吴长庆的军队东渡朝鲜。袁世凯带领一支清军共同业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役中,袁世凯一起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刚毅英勇传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安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美了一番,说他“治军严厉,调剂有方,抢先攻剿,尤其奋勇”[13。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帮手朝鲜练习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获得了朝鲜高低的分歧好评,朝鲜人士奖饰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14]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好。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