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张旗鼓[第1页/共3页]
接过来一看,还是那篇老文章――鼓吹满洲非中国国土,满人非中国百姓,号令反动排满。天子眉头一皱:“你有何筹算?”
杨度慨然,又不能拥戴,只好难堪地站着――康有为的脾气他如何不晓。
“这里另有一封请愿,干脆也一起发了。”梁启超接过来一看,倒是在京八旗1800余人由恒钧领衔,以旗人“世受国恩、身经国难,对于国事有应尽之本分”之故声明附和立宪,恳请能得一谘议局名额。
所谓处所刊则是《帝国日报》由创刊号对开四版生长为对开八版后创举。改版后第一版封面为朝政要闻,上谕、各项人事任免,严峻雅针行动均登载在此;第二版为环球要闻,刊载所产生的各国大事,由报社专设要闻科办理,除翻译在华外文报纸所登载之动静外,还呼应刊发各驻外使领馆发还的电文;第三版为天下要闻;第四版封底为时政评断,不但挑选性登载各地来电,并以“本报特约批评员”身份颁发文章,为最见分量之舆情;第五版为告白版,各依法注册建立的机构都能够在此公布告白,关于商品鼓吹,机构雇用信息,乃至另有马戏团演出,京剧演出的告白;第六版为学术专刊,有关于考据、文学、汗青、天文等学术研讨之服从登载于上;第七版为处所消息,在京畿发行的报纸以京畿要闻为主,各省发行的报纸则以本地要闻为主;第八版为处所告白,便于各分社刊载本地告白并筹集办报经费。
“卓如,你已是正三品的御前侍从文官,这等呈递小事,劳烦他报酬之便可,何需亲动?”对于立宪精英,天子予以了极大的尊敬,只要康、梁、杨求见,一概称准,乃至连膜拜大礼都免除了。见他拿着一大叠纸,还觉得梁启超又特地来送明日《帝国日报》清样。
“皇上宅心仁厚,万民之福。”
“……倘若仅因非汉人而排之乎,则逾500万之满人,各逾300万之藏人、回人、蒙人,逾百万者苗等族裔,乃至逾十数万各国居中国之外侨皆要杀之而洁净乎?
“报社内争论不下。康徒弟说狂悖之言,不必理他,亦无庸辩白;杨皙子说文不对题,登既无侵害,不等亦无裨益;独臣却以为言辞虽谬,却广有影响,不如择要刊载,以便驳斥。”说着便恭恭敬敬地递上了文稿。
“臣记下了。”直至走出宫门的时候,梁启超还在几次回味着天子警告的几句话……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囊括大江南北 第十二章 大张旗鼓
“康先生鼓吹鼓励都是好的,又是立宪旗手,维新前驱,10年来为国事驰驱效力,朕不能够置之不睬,故以此待之。卓如你要记着,康先生精力志气可学,为人处世不成学;康先生学问文章可听,事件行政不成听……”
“另有事可贵倒你梁大才子?”
《帝国日报》创建虽仅两月,但短时候内便仰仗着薄弱的本钱、充沛的人才步队,过硬的政治背景以及得天独厚的消息便当在言论界崛起。创刊号发行量仅为5000份,但今后每日以2000余份的数量递增,不及一月,天下发卖量已经冲破8万,天津、湖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奉天等九个省分接踵设立了分社并发行处所刊。
“立宪好处,更仆难数……一则利于海内也。畴前国事不决,或愤内乱之日逼,或憾内政之不修,日馨速穷,迷生异说。今既宣布立宪九年纲领,则同舟共济,党派凋融,与其鹬蚌相争,何如兄弟急难?无益于国,苟利于民,万众一心,万矢一的,大同个人肇于斯矣。一则利于外洋也,外人自称文明者,以有宪法故,其视吾国不文明者,以无宪法故。宪法成则国与国划一,彼既为文明先进自在之国,自必悲观其成。且自近世以来,各国倡均权之说,因我法与彼法异致,故甲权与乙权不均,与其权不均而烦彼之为代谋,何如我自谋之?帝国宪政党为立宪之个人,肩立宪之重担,倡民权之先声……”――节选自帝国宪政党构造刊《宪政旬刊》所刊载之《立宪好处注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