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1页/共4页]
没有人敢拦住太后,因为他们晓得,护住太后的是大靖的帝王,不管他们有多气愤,都不能超越皇权去将天子亲母压下御台,能做到只要嘉宁帝。
石阶上一阵寂静,明王朝太后望去,尽是惊奇,“太后,安宁这话可真?”
嘉宁帝庞大地望了任安乐半晌,回身走下御台,朝禁宫内而去。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陛下,刚才您言会还帝家一个公道,可太后才是形成这统统的人,臣的公道向那边寻?”
任安乐举头,神情有些奥妙,“陛下,实不相瞒,臣不但瞒了姓名,另有一件事也瞒了陛下和诸位大臣。”
“众卿回府吧。”嘉宁帝怠倦的声音在御台上再次响起,“赵福,随朕回上书房。”
韩烨,我曾经想,作为任安乐时,以是你祈愿的,我都会为你做到。
嘉宁帝沉默下来,平时严肃的面庞有些衰老,嘴唇抖了抖,却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出口。众臣见得如此,感慨于心,到现在只剩下太后未得惩罚,陛下身为人子,也是真的难堪了。
嘉宁帝缓缓起家,一步步走到石阶边沿,望向百官。
世上向来没有任安乐,我是帝梓元。
嘉宁帝淡淡的声音传来,“是非对错本日朕便一并论个清楚。安宁!”
石阶之上,观得嘉宁帝满脸哀恸的臣子也不忍再相逼,齐皆道:“臣等惶恐,谨遵圣谕。”
……
石阶上的众臣仍不肯散去,三三两两集合在一起议论着这一整天匪夷所思的经历。
“帝梓元!”嘉宁帝沉声怒喝,眉宇隐见青色。
听得太后此言,众臣大惊,虽说猜到了究竟,可太后亲口承认带来的震惊还是过分骇人。
“谢陛下,草民领旨,伸谢皇恩。”
嘉宁帝身形踉跄了一下,赵福观得不当,就欲上前扶住,却被嘉宁帝推开。
太后肃着脸,一声不吭,只不断地转着腕上的佛珠。
“臣曾闻太后乃陛下发蒙之师,太后熟知陛下笔迹,且能临摹得一模一样,不知此事但是失实?”
“帝梓元,朕再问你一句,从今今后,你是何身份?”
到现在,你已经猜到,我重回大靖都城,要拿返来的,究竟是甚么,对不对?
“众卿。”百官齐皆抬首。
没有人发明,御台上的太后悄悄窜改的眸色,她缓缓转头朝嘉宁帝望了望,眼底一抹奇特的情感极快地闪过,俄然朝右相开口。
“臣晓得陛下难为,可帝家一样满腹委曲,不得昭雪。姑祖母二十年前禅让一半江山,父亲为陛下安定诸王之乱,帝家将士历经存亡为天下百姓打出了一个战役乱世。只因太后娘娘一句功高震主,八万人便死了个干清干净。他们何其无辜?”
“臣不求抚恤,不求恩赏,只求一个明净,一个公道。”
任安乐立于石阶上,目光灼灼,声临天涯。
“帝梓元,安宁和右相说的不错。帝家手握大权,功高盖主,哀家如鲠在喉,容不下你帝氏一族。当年是哀家假传谕令让靖安侯调军西北,也是哀家让忠义侯截杀了帝家军队,这统统都是哀家做下的,现在你待如何?”
“陛下不肯答,想必老臣听来的是真相。老臣刚才看这密信时,便非常震惊,天下临摹者虽多,可若不是极其靠近之人,必不能仿照得如此类似,陛下虽未落款,但靖安侯爷还是信赖此信是陛下所送,毫不止是密信上盖了玉玺之印,更是因为这密信上笔迹气韵和陛下平时的极其类似,几近没有不同。”
大殿外重新寂静下来,统统人都在等着太后的答复。
“朕是大靖天子,深知朝纲国法重于忠义,重于仁礼,也重于孝道。现在本相已明白,太后是幕后主使之人,朕虽不肯信赖,但铁证如山,不得不信。皇族犯法,与百姓同罪,朕不会为太后回嘴。只是朕为国君,亦为人子,太后生养之恩一样大于天……”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