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第3页/共4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朝闻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朝书法成绩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弟子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舒畅,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分歧,被外放颖州。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测验,即凡是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如许持续了大抵十年,苏轼碰到了平生第一桩祸事。当时有人用心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笔墨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存亡未卜,在等候最后讯断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因为父子不能见面,以是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极刑讯断的坏动静,就改送鱼,以便内心早做筹办。
的确,苏轼的平生曾有人用“霉”字以蔽之,乃至上升到风水上面,说他是“生在眉山,倒了霉运”。对于苏轼如许一个做过大官的文学天赋,并且在北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贬再贬的宦途怎一个霉字了得。但苏轼之所以是苏轼,不但在于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宕,更首要的还在于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萧洒。官贬便贬了,可也不会自怨自怜到像屈原那样去投江他杀,写出来的词极少有幽怨之作,仍然是那么的豪气冲天,对待糊口还是那么的主动,这也看出别人生境地的高远。
人生感悟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主动的实验。清旷悲观的襟怀成了苏东坡在窘境中奋进的精力支柱,恰是有了如许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酷爱生命的来由。
元祐八年(1093)新党再度在朝,他以“讽刺先朝”罪名,被贬为惠州安设、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设。徽宗即位,调廉州安设、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设。元符三年(1100)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程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元祐八年(1093)新党再度在朝,他以“讽刺先朝”罪名,被贬为惠州安设、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设。徽宗即位,调廉州安设、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设。元符三年(1100)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程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舒畅,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分歧,被外放颖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朝闻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朝书法成绩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弟子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