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季孙之忧[第1页/共2页]
贾诩皱起眉头,沉吟半晌才言道:“关东群贼起兵,震惊海内,事关天下兴亡。然董公看似权倾朝野,却也掣肘颇多。以此看来,我等目前只能谨守关隘,训养士卒,以备用兵之日。”这个答复有些出乎何咸的料想,他不由迷惑问道:“师父,关东守牧此番起兵,明曰义举,实是各怀私心,即使此中有一二有识之士,怕也难以统合诸军,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如此金玉其内、败絮此中,
但若要出兵讨伐,派兵少不敷用;派兵多了,朝中那些士人如何办?
佩服眼神。
而这时候,何咸又止不住想起了阿谁至今还要无消息、令他蛋疼的第三位武将,更加烦恼不已:早晓得如此,就该先将姚广孝呼唤出来的。说不定有姚广孝的贴身指导,本身现在都已经造反胜利了。现在,就是悔怨也来不及了
只不过,他毕竟在河东一地窜改了一下汗青,最不济也比汗青上白波贼生长至十万余,威胁河东治所安邑那等情势要好很多。
何咸那双讨喜的桃花眼微微一眯,不由承认贾诩此言有理。
因为这一次群雄讨董,清楚就是酝酿了好几个月的诡计——这几近就是汗青的必定。不管他何咸穿越不穿越,董卓必定要蒙受这一波。
对于以袁绍为首的士人武装,董卓应当是有自傲有取胜掌控的。毕竟那些士人都没有带兵经历,只会高谈阔论,所带之兵也都没有颠末大战熬炼,不是他那虎狼之师的敌手。
董卓固然靠武力节制了朝廷,但他作为外来的武人,在朝中没有根底,相反倒是士人的权势在雒阳盘根错节。若雄师外出,朝中士人趁机策动兵变,那他董卓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强大。
“皇甫将军之名威震天下,而屯驻陇右一带士卒,又皆乃久经战阵、对抗背叛羌胡的精锐,战力极强。且扶风太守盖勋也乃一员允文允武的名将,更死力支撑皇甫将军东进讨伐董公。”
不过想到这些,何咸在深切感悟当中,俄然也就有些怃然,不由便对着贾诩问道:“师父,事儿倒是这么一个事儿,可我等又当如何?”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一篇,说的是鲁大夫季孙要攻打鲁国的附庸颛臾,而孔子指出季孙的优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以内的勾心斗尾。
这时候,要派兵讨伐士人的兵变吗?
“河东隐患,不过其一矣。”贾诩淡淡看了一眼现在有些志对劲满的何咸,发觉本身这位弟子经历河东一役后,确切自傲了很多。
可现在经贾诩一点破,他才发明汗青不能那般想当然。起码,在事情未成定局之前,他便不能将皇甫嵩这一严峻隐患视而不见。这个时候,何咸看向贾诩的目光已然凝肃了很多,之前的一丝骄贵之心早已随风而去。可贾诩却仿佛不想止步于此,最后一手又竟指向了雒阳,断言道:“前两处隐忧还不过疥癣之疾,然此处却乃真正致命
“此番关东群贼起兵,董公对此已寝食难安。若皇甫将军起兵呼应关东群贼,那以皇甫将军用兵之韬略,董公立时将面对没顶之灾!”
在雒阳设置八关拱卫,如此四周皆有阵势护体,可谓固若金汤。师父又怎能说,此地乃董公最大隐患?”
何咸定睛一看,不由心下怃然:那一处,清楚就是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地点之地。
是以,董卓在掌权后的四个月里对士人非常信赖。乃至能够说是慌不迭的用一张热乎乎的胖脸,贴向了士人的冷屁股。但是,他如何也没想到本身的信赖换来的,倒是士人起兵讨伐他的诡计顺利实施!
故而,何咸便又言道:“师父,此事当算一隐忧,却未到伤及筋骨的境地。想必董公雄烈,不会仅仅是以便不敢出兵平灭关东群贼吧?”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