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页/共2页]
百里无忌听完,对冯道有了个大抵的体味。
“老先生故意了,本王允了此请,不知老先生欲官居何职,请明说,本王必然准你就是。”
老于油滑的冯道天然明白本身的处境,干脆表示得心甘甘心。
稍息以后,冯道出去。
冯道还是低头答道:“南唐称帝多年,您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了南唐、吴越之地,如何不能称陛下。”
徐世铭说:“孙相此言差矣,冯道事辽不假,但孙呼应当听闻冯道受命赴辽,而执意南归之事吧?”
……。
百里无忌哈哈一笑,说:“老先生不必谦善,本王允你所请。”
“回禀大王,此乃臣平生心血,自唐长兴三年,臣报天子批准,由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等人任详勘官,李鹗、朱延熙等誊写,依唐刻《开成石经》,并和经注合刊,开雕“九经”,《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和《礼记》,同时刊刻的另有唐朝张参撰《五经笔墨》、玄度撰《九经字样》等书。皆以端楷誊写,能匠刊刻,现在已经完成七成,臣投奔大王,恰是想在大王的庇护下完成这一盛举。还请大王成全。”
冯道眯起眼,看了看徐世铭,又看了看孙光宪,笑道:“大王美意,臣愧领了,但臣年龄已高,无充足的心力为大王谋。听闻大王在潭州、金陵都设有学府,臣神驰多年,若大王不嫌弃臣大哥体衰,便请大王犒赏臣去学府谋一差事。”
因而,如冯道进见。
冯道方才起家道:“臣服从。”
徐世铭、孙光宪皆无贰言。
当然,如何样的后患无穷他们还不晓得。
先说了个趣事。冯道为相时,曾令人读《老子》,本身躺在床上听,那人开卷后,发明书中第一句中“道”字犯相公讳,因而将“道可道,非常道。”读成了:“不成说可不成说,非常不成说。”
到了辽国后,耶律德光曾派人劝冯道留下,冯道答复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皆为臣,岂有别离哉!”话说得很标致,实际还是不肯留在契丹。
当年石敬塘向契丹称儿,每年都要向契丹进贡,这一年,石敬塘命冯道出使辽国施礼,表示对父天子的尊敬。
楚国二相皆在面前,他天然不美意义劈面抢人饭碗。
因而,任冯道为参知政事兼任金陵学府院令,准予其不消每日进见商讨国事。
“回禀大王,臣平生任过六任丞相,也任过太傅、太师、中书令,经历十帝。前后合计不过三十一年。臣累了,想投奔大王以安享暮年。”
当耶律德光同意他南返时,冯道又三次上表要求留下,被耶律德光回绝后还拖了一个多月才上路,并且在路上边行边歇,磨磨蹭蹭了两个月才出契丹边疆。
顿时拜到在地,口中大喊:“臣拜见陛下。”
随身摆布不睬解。问他:“别人能够活着归去,恨不得长上翅膀,你为甚么要渐渐走。”
冯道把契丹的犒赏全数卖掉,得来的钱都用来买柴炭,四下对人说:“北方酷寒,老年人受不了,只能备着。”仿佛作了在北方长住的筹算。
百里无忌暗骂一声老滑头,这老头与徐世铭的品性有一拼。一席话以后,百里无忌心中已经不自发地将冯道与徐世铭相提并论。
徐世铭开端论述冯道的轶事。
百里无忌听懂了,这老头是不想让这经十五年之久的心血毁于烽火当中。这让百里无忌开端高看冯道此人了,固然他恭维阿谀,又曾经事辽,犯了百里无忌的忌讳,但这不影响他做出的进献,为后代保存文明的传承,单就这一条,百里无忌都情愿拜他为相。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