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第1页/共3页]
天子让张茂安到膳房取了几个面饼来,塞给李祯,让他吃。李祯接过来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口,然后将面饼藏到怀中不吃了,然后舔了舔手指上的饼渣。
郭启期笑了笑,望着韩全诲车队拜别的方向,轻声道:“他回不来了。”
韩全诲和张茂安召来的十多名亲信小黄门早已等待于行在以外,将竹箱全数搬上大车,在天子仅剩的十多匹御马中采选了几匹还能跑得动的,会和上张茂安自幽州带来的调查统计局行动处职员,也不回府,直接出了行在。
然后天子又冥思苦想,应当立谁为太子。
张茂安上前将两份圣旨拾起,在天子桌案上誊抄了一遍,然后用印,韩全诲上前附票文。又将誊过的那份加韩渥为中书令的中旨递给他。韩渥不发一言,向天子拜了三拜,独自分开。
韩渥看了看天子,看了看韩全诲和张居翰——他不熟谙张居翰,但现在也不体贴张居翰是谁,然后他瞥见了一边趺坐的何皇后、李昭仪,以及两个皇子、皇女,最后他瞥见了天子身边捧着印玺的张茂安。
郭启期又问:“韩中尉车队上带的是甚么?”
何皇后也晓得这是当下的独一之计,擦了擦眼泪,强忍住悲声出门去取衣物了。
李渐荣跪在地上冒死叩首,向天子道:“陛下,让十三姐一起去吧,求求陛下了,陛下,让她去吧......”一边哀告一边大哭。
韩全诲的来由很充分,以是天子一时半刻也拿不定主张了。
翰林学士韩渥一向垂涎政事堂宰相的职位,韦贻范病身后便想要追求这个位置,但他想当宰相又不肯等闲表态,既不支撑李茂贞,也不投奔韩全诲,更未曾说过朱全忠的好话,看上去是个忠诚之人,实在倒是骑墙派,天子也很看他不扎眼,以是一向没有进入政事堂。
守城军官答道:“韩中尉奉天子令,往汴虎帐中媾和。卑职不得不开门放人。”
韩全诲这些日子固然已经不太吃得开了,不但凤翔军对他很仇视,连神策军他也掌控不住了。但好歹他有天子圣旨,又是积威日久,厉声呵叱了几句,扼守城门的军士才不情不肯的开了城门。
郭启期是奉岐王之命前去汴军大营商谈媾和的,返来以后也不担搁,径直前去岐王府面见岐王李茂贞。
守城军官答复说:“是给天子给汴军送的正旦节礼。卑职验了,不过是些绫罗绸缎,另有些散碎金银。”见郭启期对韩全诲出城的事情很干系,守城军官又说:“请郭牙将放心,韩中尉返来后某便立即禀报郭牙将。”
“如何不吃了?”
将两份圣旨摊在地上,韩渥略一思考,便立即明白了天子的企图,因而缓慢的提起笔来,在立监国太子的圣旨上“中书令臣:”前面的空缺处填上名字。
守城的军官答复说是中尉韩全诲。
守城军士将城门翻开,迎入郭启期的时候,郭启期随口问道:“刚才出城者那个?”
何皇后上前拉起李渐荣,又摸了摸女童李褑的小脑勺,向天子道:“七郎,让十三姐一起吧,也好给十一郎做个伴。”
韩渥仓促赶到麟德殿,一进门,天子便扔给他两份圣旨。一份是天子中旨,加韩渥为中书令,另一份是敕书,立端王李祯为太子。两份圣旨都没有内廷票文,也没有天子印玺。
天子答允了,因而当即提笔下了两份中旨,封十一皇子李祯为端王,封十三皇女李褑为唐兴公主。第三份圣旨是要太子并授监国之权,仅仅以中旨情势下发是远远不敷的,天子沉吟半晌,命张茂安传翰林学士韩渥觐见。
“吃了多少?饱了么?”
不久以后,何皇后和李昭仪别离哄着太子李裕和唐兴公主别离藏到一口大竹箱中,上面铺上几匹绸缎、撒上几锭金银,又搬出几口一样的竹箱,内里放上汇集起来的吃食,上面一样覆盖以绸缎和金银。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