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第1页/共3页]
实际上武乡已经不在上党盆地以内,它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道交叉。从武乡向北,穿过太行、太岳两山交叉的谷地,便可直通晋阳,是扼守上党至晋阳的咽喉要道。
至于获得李嗣昭和周德威总计六千兵力的支撑,完整属于分外的长处,这让李嗣源能够节制的兵马达到了两万人,他对拿下襄垣和潞州更添信心。
李嗣源分出六千步兵,委任横冲都牙将安重诲为主将,沿乡水向东,走黄崖洞小道,然后转入浊漳水河谷,沿浊漳水河谷南下,从黎城出奇兵,偷袭潞州。实际上这支奇兵才是李嗣源拿下潞州的真正但愿之地点。安重诲的任务很重,除了确保军队安然通过这条险要的小道以外,还要偷袭黎城、攻占潞州,攻陷潞州后,还要北上襄垣,与李嗣源合兵,南北夹攻襄垣。
李诚中调集张兴重、姜苗等军中重将商讨后以为,以燕军在潞州以北地区的气力,挡住三王联军的进犯是没有题目,幽燕保安军、辽东保安军和妫州军加起来,步骑共有两万五千人,襄垣、黎城和潞州构成的三城犄角,也能供应雄师周旋的空间,再加上另有连续进入潞州的新兵各营,潞州以北应当应当能够确保安稳。故此,不筹办从高平疆场抽调军队北上援助,毕竟高平才是主疆场,燕军在高平的兵力相称吃紧。
为了安重诲能够完成此次偷袭,他乃至把麾下最精锐的近千名横冲都军士全数交给了安重诲,本身则带领剩下的一万多步兵和两千马队南下,大张旗鼓的攻打襄垣,为安重诲偷袭潞州缔造前提。
天佑二年七月,高平疆场的作战双刚正在尽力调剂着兵力配属、冒死囤积着作战物质,几十万雄师的决斗并没有立即发作,反而是北面非主力疆场的襄垣地区拉开了大决斗的序幕。
李嗣源向李嗣昭和周德威所说的打算,只是出兵襄垣的计划,也就是说,目标是襄垣。李嗣源说,他筹算出兵试一试,如果燕军在襄垣的保卫力量并不薄弱的话,能够试着攻打襄垣,争夺拿下这座潞州北面的屏藩。他以为诸侯联军主力压在高平一线,燕军不成能在北面的潞州疆场保有重兵,至于潞州以北的襄垣,兵力该当更少才对。
李嗣源的故布疑阵结果非常好,驻守在襄垣的李小喜就被利诱住了,遵循幽燕保安军的估计,襄垣城北的三王联军起码在五万以上。这个数字让李小喜有点不敢置信,厥后李小喜又把原东阳都李都头给叫了过来,专门卖力查探李嗣源的虎帐。
周坎接到军报后,和高行周碰了个头,二人当即赶赴襄垣,在襄垣召开告急军议,传达虞侯司的军令。李小喜、李存勖、郭崇韬和从黎城赶来的赵在礼等人全都到齐,包含在李嗣源部下效力、曾对藩汉马步军非常熟谙的东阳都李都头也被特许列席。
李小喜在襄垣的幽燕保安军有六千余人,加上李存勖的残军,总计不到八千。襄垣东边的黎城另有赵在礼的辽东保安军五千余人。再向南,则是燕王临时行在潞州,但燕王已经率主力南下高平,镇守潞州的,是高行周的妫州军一万两千余人。
有周坎坐镇,李小喜便轻松多了,他将城北敌军的景象禀报一番,然后指出,三王联军兵力占优,河东军的战力也比较强,襄垣城需求持续加强兵力才行。
李嗣昭已经在晋州立国,周德威也在晋阳称王,只剩下李嗣源空挂着韩王的衔头,却没有本身的地盘。拿到了地盘的李嗣昭和周德威是不太甘心持续攻打潞州的,他们但愿在武乡坐观燕军和诸侯联军的战事停顿,只要诸侯联军在高平疆场取得胜利,不消河东军卒着力,天然能够顺势南下,光复泽潞二州。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