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江湖应有义气[第1页/共3页]
……
被人赏识,赠送十万两黄金,开宗立派,立名凉州城,周遭短短几日,给了他徐炳林三十几年都没有获得的东西,这份恩典太大,大到徐炳林无话可说,只能铭记于心。
走惯了江湖,便知明哲保身的事理,闲来无事必然不要多管闲事,有那工夫,还不如去青楼欢愉。
锁骨易形后的周遭,阴沉着脸走在大街上,眼中阴晴不定,自责与愤怒瓜代。
凉州军很给面儿,爆骡子马浩辉竟亲身带队,来追徐炳林,他徐炳林另有何话说?
贩子里坊的江湖,少了几分虚无缥缈的传说,多了几分实在的味道。
这一趟凉州之行,本日之前算是败了,败得让民气服口服。
――――――
本筹算远走高飞,可一听马蹄声后,徐炳林便不跑了,两条腿的那里跑得过四条腿的,归正妻儿长幼早已送走,本身这几日也算风风景光,扬眉吐气,全当酬谢周遭的恩典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西魔门特工好高的手腕,竟是做那捕鸟人!
徐炳林此时一副落拓得意,看着蓝天,哼着小曲。
大武堂总舵,张瘦子搬着把胡凳坐在大门口,脚下踩着被蛮力拆下的门板;飞龙帮帮众,抬着一箱箱金银金饰,从大武堂走出,脸上是按捺不住的忧色;在飞龙帮世人成心粉碎下,大武堂总舵一片狼籍,到处是碎屑瓦片。
热腾腾的牛肉、羊肉,热忱弥漫的伴计老板,大快朵颐的各族大汉,装卸的货色,来回的车马、骆驼,乱七八糟的番邦土话,朝气勃勃的凉州城东,人声鼎沸。
城门准期翻开,商贩们压着车马鱼贯而出,迎着朝阳,奔向远方。
江湖的风一贯吹得极快,一有风吹草动,向来江湖先知。
天很蓝,小曲很不端庄,徐炳林一点都不镇静,眼里尽是安然。
传言越来越没边,添油加醋,胡吹海吹,不知不觉中一段朗朗上口的故事已粉墨退场。
――――――
吴意府邸,前来记念之人络绎不断,达官朱紫、平头百姓,应有尽有。
当就这份派头,周遭便不得不对徐炳林高看一眼,何况细细算来,徐炳林美满是被方大将军扳连。
徐炳林虽不清楚周遭去做何事,但他清楚周遭就是方氏酒坊老板,一听五千雄师围堵方氏酒坊,徐炳林当机立断,叫来亲信叮咛一番,便仓促潜出大武堂。
……
周遭心知肚明,徐炳林身边多出绝世妙手一事,迟早都会被八大将军晓得,天下无不通风的墙,十万两黄金被大武堂劫走,周遭却不报官,就是最大的缝隙。
带着一股郁气,周遭先去大武堂总舵,后过吴意府邸,再经军府大牢,进而出城远去。
那里都有江湖,江湖有大有小,大小都是江湖。
徐炳林被抓时,大武堂已被凉州军包抄,千多号帮众,除了徐炳林死忠的百来号弟兄,就只要胖爷一人没急着和大武堂抛清干系,九位分堂主,叩首作揖,一口咬定本身与大武堂无关,只是被徐炳林囚禁在此,近千号帮众,比之九位分堂主更是不堪。
大汉混在人群中,低着头,走出城门,出城后步子越来越快。
――――――
大汉不断地走着,足足翻过三座大山后,才停下脚步。
徐炳林没有给方大将军丢人。
蛮夷探子成了忠义郎,大唐将军成了蛮夷贼子……
可步子刚停,耳旁便传来一阵短促的马蹄声,大汉无法一笑,认命地叹口气,脱下羊皮大衣,垫着大衣斜躺到山脚上。
天气未亮,凉州城东门处,走东闯西的商贩已繁忙起来。
军府大牢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更有军中碟子藏匿四周,可谓是水泄不通,滴水不漏。看来七位将军也防着,周遭返来劫狱,而大牢里还藏着上百号军中妙手,是何企图显而易见。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