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七章 棉花丰收,返航[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然后宣布东唐府全境,即将有多量船队,带着棉花返航大明,有想要回大明看一看的,都能够一起乘船!”

而这个时候,东唐府已经开辟好的地盘,也迎来了大歉收。

以是船队非常顺利,终究返回到了大明。

实际上,船队并不会大量运输金银,只会记下数字金额。

他只需求稳坐高台,弹压四方就好。

而比黄金更吸惹人的,则是无尽的黄金,庞大的金山!

再一次看到长江,再一次看到了,两岸熟谙的气象,听到熟谙的乡音,船上的统统人,都热泪盈眶,冲动不已。

不但帮手寄送函件,还能够拜托寄送财帛。

大范围船队,底子不会动,动一次就是非常庞大安宁投入,东唐府现在的资本都在开荒上,底子舍不得投入。

“发了发了,发大财了!”

非论是黄金,还是各种物质,终究都会通过一系列的流转,成为东唐府,成为朱棣的财产!

而朱棣听闻动静后,却只是笑着点头。

“棉花收成,返航大明!”

“这么多棉花,我们东唐府底子用不完!”

很快,就有四周翻山摸索的人,在四周荣幸的捡到了一些金矿石。

“去吧去吧!”

黄金!

耕作机器的呈现,让东唐州的开辟,再次加快。

大明为了支撑开辟东唐州,投入非常庞大。

除了船队的海员和保护,另有一些官方职员,真正能够坐上船的百姓,是极少数。

能够坐上船归去的,只要几非常之一!

“现在机器化耕作已经展开,不再那么缺人手,你们情愿去挖金子,也是为我大明开辟更多的地盘!”

现在,跟着大量棉花的收成,也是纳贿投入,获得回报的时候了。

第一批棉花,终究收成了!

无数大明百姓,冲动得热泪盈眶,哭泣不止。

……

淘金的人能够会赚,但朱棣永久不会输!

这一趟海路,比来的时候就顺利多了。因为早已熟谙航路,并且沿路还设置好了补给点,对波浪风暴也更加体味。

“今后不但子孙后代永久繁华,还必将成为汗青上的名流!”

“就是这里了!”

以东唐府现在的人丁,可没体例消化。

不但给人给钱,造船造炮,还供应了无数支撑。

金矿的发明,在东唐府引发庞大的颤动。

有大量土著人的插手,另有各种机器帮手,摘棉花固然辛苦,但并没有碰到任何题目。

有一伙不肯意种田,而是喜好勘察矿产的人,走得最远。

更首要的是,跟着棉花收成,东唐州将正式和大明展开贸易,大量船队将会不竭来往,加强交换。

可现在,跟着大量棉花收成,能够停止物质贸易,百姓们也终究有机遇,搭上顺风船,回家看看了。

终究,大包大包的棉花,被去籽压实,运上船只,储存在船舱里。

“孩儿出息了,在东唐州发了大财,终究衣锦回籍了!”

一想到有未开辟的金矿,统统人就非常镇静,再怠倦也不感受累。

来东唐州的20万人手,不成能一次性都归去。

这批棉花的收成,产量非常大。

望着田间大片大片的乌黑,如云朵落在空中,朱棣心中愉悦,尽是欣喜。

“找到金矿,下辈子都不消愁了!”

这段时候,只要极少了的军方战船,返回过大明,通报动静,报一声安然。

东唐州和大明相隔实在太远,来往非常不便。

朱棣当然不会华侈资本,更不会为此缩减棉花的莳植,而是启动打算已久的计划——将棉花运回大明!

“太好了!”

本来大量被困在农田里的人手,也得以束缚出来,去摸索开辟,更远的地盘。

只需求将钱交到东唐府的特定衙门,便能够让远在大明的父母亲人,领到大笔款项。

“爹,娘!”

棉花的收成,非常顺利。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九阳帝尊1    抗日之超级壮丁    总裁太会宠    他儿子有个亿万首富爹    给前男友当婶婶那些年    迷墓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