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明第一清官[第1页/共2页]
程国祥闻言放下碗筷大声喝采,他在户部这么多年,早对各地混乱收税的弊政心存不满了,因为牵涉的好处太大,以是才少有人提起改制。
“好!”朱慈烺将他扶起,非常高兴,这税务部算是有下落了。
程国祥对着朱慈烺深施一礼,朴直的脸庞尽是端方,他俄然大声道:“臣从徽州府一起行来,所见凤阳府百姓安居乐意,无温饱之苦,更无贼寇之祸,此乃大善,皆是皇太子殿下之功,臣佩服不已,臣为当年冤枉斥责殿下而道歉!”
皇太子身边的几个将领则对本身不冷不热的,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只要凤阳知府杨廷麟面露笑容,还微微行了一礼,表示很尊敬,让程国祥非常欣喜,到底还是读书人懂规矩。
程国祥也晓得皇太子在考较本身,他眉头舒展,思虑了半晌,终究开口道:“臣感觉应当对凤阳府境内的粮商做出标准,比如说,官府发放粮引给粮商,粮商不管从粮铺或是百姓处购粮,采办一石以上的粮食都需求凭引购粮,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制止外埠奸商肆意在凤阳府购粮谋取暴力!”
世人见他这么不知好歹,都有些微微皱眉,不过在没搞懂皇太子找他来干甚么之前,统统人都没有开口责问。
程国祥先是微微一愣,随后道:“殿下厚爱,臣不敢当,不晓得殿下招臣前来所谓何事?”
程国祥再施一礼,对皇太子的恩情非常打动。
朱慈烺沉吟道:“粮引?这体例不错,盐商购盐需求从官府获得盐引,现在用此体例对于奸滑粮商,真是不错!”
程国祥的理念和朱慈烺类似,就是不能再给百姓摊牌赋税了,不但不能摊牌,还要减少,朝廷收税应当从大户那收取,而不是持续压榨本以糊口困苦的百姓。
崇祯九年夏季的时候,因为军费开支激增,国库空虚,兵部尚书杨嗣昌曾经发起增加军费,向各地增派各种税收,程国祥当场反对,他以为各地灾荒不竭,战乱频起,处所上已不堪承担这类分摊了,他判定地提出暂借“都城赁舍一季租”的体例,筹集到了五十万两银子。
程国祥明白了,皇太子这是要用本身精打细算的好处来弥补他的弊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程国祥在六部很多部分都干过,特别是在户部干了不短的时候,能当上户部尚书的哪个不是人精,对大明的赋税这块体味的比任何人都透辟。
朱慈烺淡淡一笑道:“程老即便复出,本宫临时也没有体例让你进入六部。”
随后,朱慈烺与程国祥配合用膳,看着满席的山珍海味,程国祥赶紧道:“殿下,这太豪侈了,浪费华侈啊!臣只需一碗稀粥,一个馒头足矣......”
对于这类直人,还是不绕弯子的好,朱慈烺说的也很直接,他就是想要程国祥帮他管税收赋税这块,有这个廉洁敢言的老头,将会省他很多事情,他但是传闻在汗青上,这位户部尚书去官后是穷死的,家里穷的叮当响,常常几天都没饭吃,活活饿死了。
程国祥忙道:“臣已经致仕了,如何还敢当复出为官啊。”
朱慈烺道:“程老,实话跟你说了吧,目前本宫上面的赋税耗损就如这桌酒菜,经常超越预算,现在得程老互助,今后省下的赋税怕是能采办无数桌此宴。”
朱慈烺扶起了老头,笑了笑道:“程老客气了,程老为国为民、虔诚敢言,让本宫非常佩服,是以才想请你出山,不晓得程老是否情愿互助?”
程国祥作为户部尚书,在京师经常常见到朱慈烺,此时看他身穿龙袍,年纪虽小,但举止间的气度更加的严肃了。
吃完包子后,程国祥一起行去,来到了中都禁垣前,在出示了皇太子的传召令旨后,这才被勇卫营的亲卫领进了皇城。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