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文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百九十九章 弹劾之事[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因而世人都放动手头之事来看。

我们贫寒人家,读书出身,唯有这点对峙,临大节而不成夺,你要我认错,不可!

房外风雪虽是停了,但是地上,屋檐上都积了厚厚一层雪。

次日午朝以后,林延潮携奏章出右长安门来到通政司。

众官员听了后,分歧感觉倪光万这句话,可觉得定论。

小天子讶道:“甚么?”

第一名看得官员通读,不由仰天长叹,所谓华国文章,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林延潮的奏章,上呈给天子之前,已是由不知多少人看过。

天已是暗了。

不但其别人,连通政司官员,也是把林延潮的奏章,当作请罪去官奏章来看的。

张诚道:“陛下,此中有林三元上的奏本。”

京官如有密事要上奏,都是直接通过会极门文书房,而不走通政司。

林延潮将读书经历,为官宦途一一道来,言语平实而竭诚,这也是林延潮一贯朴而不华的文风。

小天子实已是将言官弹劾林延潮的奏章一概留中。

不管是官员,还是寺人都是争相读之,大家传抄。

眼下林延潮肯上表认错,小天子心道,既是如此,就处以罚俸,如此惩罚不会太重。

经筵之言,实臣之志,言可食,同季布毁诺,志可夺,不如于匹夫……

那知小天子翻开林延潮的奏本……(未完待续。)

唏嘘比堕泪虽逊之一筹,但这一句也是承认林延潮的自陈表,能够与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这等千古名篇,能够一较是非了。

读过奏本之人,无不拍案叫绝,引得越来越多官员来看。

昔日有人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本日又加一句,读林三元《自陈表》而不唏嘘者,其人必无志。

通政司属吏看着林延潮拜别心道,林三元奏章不走会极门,而走银台,看来是要广而告之,恰好我也可一睹,林三元的文采。

臣闻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此臣之言,臣之行也,愿迹此平生,无愧此语……

这些官员们见林延潮来通政司,纷繁群情,心道,林三元最后还是怂了,这关隘不得不上表向御史认错。

通政司其他官员,吏员听了这等歌颂之词后,不由惊奇,林三元文宗之名,天下皆知,大师心想林三元又写出甚么好文章了?

是啊,圣眷在身又如何?还不是服从于言官的笔下。

案上的自陈表已是写了一半。

匹夫不成夺志也,出自论语。

官员们群情纷繁,待轮到林延潮时,他一声不吭交给门前的通政司属吏。

林延潮十几年如一日,勤奋不缀,寒暑不歇,萤窗苦读,以‘囊萤映雪’来读书磨志。大家都慕林延潮‘过目不忘’之能,却不知他有本日的成绩,实是拜苦学所至。

这通政司属吏待听闻是大名鼎鼎的林三元后吃了一惊,看着奏章模样,一看就是奏本,而不是题本,知是官员私家奏章,想到这几日朝堂上交相弹劾林延潮的奏本,不由心底一笑,心道林三元最后还是服软了。

与马御史的朴重分歧,洪鸣起得知的一刻,不由嗤笑,与众官员道,老夫的奏章,使乱臣贼子惧矣,林三元又如何,还不得自食其言,与老夫认错。

几名官员们一并伏案而读,记性好的,当场咏句背诵,记性不好,当堂誊写在纸张上,誊写好,又借别人誊写,如此一传十,十传百。

值乾清宫寺人张诚将奏章呈给小天子道:“陛下,司礼监将本日奏章送来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中医:一句玩的花,白丝校花直接社死!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仙城之王    快穿:女帝嫁到,强势撩!    我和霸总官宣了    苍莽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