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九章 拜师[第1页/共3页]
“……并授魏文王为王者师,又授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李悝……李悝篡法经,商鞅挟法经入秦……”
林延潮道:“虽子贡没有著书立学,但览其事迹,也可视为事功学之先贤。”
众弟子不由都怀揣着等候。
李斯最后没有听,仍西行去了秦国。
“是,先生。”众弟子皆称是一一在册上画卯。
“而陆象山言因读孟子一书中,万物皆备于我,有所贯穿,并道孔子之学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他所学承之孟子,因此心学学统亦承孟子。而后众所周知,阳明先生承陆象山之统,将心学发扬光大。”
荀子还赞治之至矣,秦类之矣,意义国度大治至秦国阿谁程度就行了。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
另有人道,儒学道统里也有务外之学,看来务外不是法家所创,而是法家师法儒家而来。
但林延潮持续道:“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里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有人言事功学承何圣贤所学?其学统上无所承接,平空而出近乎法家,你们觉得然否?”
子夏是孔子亲传,论语里子夏说过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贡辩才还极好,连孔子也承认不如子贡,别的子贡办事还擅变通,孔子评价他为‘达’。众弟子中孔子对子贡正视,也仅次于颜回。
“……传之董子。”
荀子与孟子期间附近,但主张倒是南辕北辙。
就是品德上大节要守住,但末节能够变通。
比方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商鞅是子夏徒孙。法家里一样显赫的另两位人物,韩非,李斯则都受业于荀子门下。
听着子夏的讲授经历,世人不由佩服,论讲授经历,这是多么牛逼。
但事功学倡导经世致用,互市惠工,反对重农抑商之策。以是子贡经商求利,不公道学,却合事功之学。
林延潮说完,众士子们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由都生出竟然是他的设法。
而另一弟子,陶望龄则是端来一尊石磬,放在林延潮身前的讲案上。
众士子们方才听着林延潮侃侃道来,皆感觉他的话中有至理在此中。
现在林延潮说事功学学统从何而起,众士子都是一脸茫然。
“子贡,子夏后传荀子……”
这是朱熹夸子贡的话,说子贡虽没得道统,但孔子之学他也是学的差未几了。
至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则表示了子贡重合用不墨保守礼,这也是事功学的精力。
群情时,世人还归纳其道统之说,若说理学道统,是曾参,子思,孟子,以及厥后的程朱,他们务孔子所传的内圣之学。
众弟子见此不由生出别致之感。
林延潮续道:“子贡经商务实,开儒商之祖。周天子告朔诸侯,诸侯受朔时要杀活羊祭奠。后鲁国君已不消告朔之礼,子贡发起将祭奠的那只活羊去掉,孔子责子贡,尔珍惜那只羊,吾却珍惜其礼。”
众士子听林延潮之言,都是不明以是。
孟子所倡‘法先王’,荀子则倡‘法后王’,这争辩就比如当初周子义与林延潮争辩,周子义说要法就法三代先王,林延潮说三代可法,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可法。
战国时百家争鸣,除了主张向将来看的法家,其他学说如孔墨老庄,儒家墨家道家都是向畴昔看。
他们推许先王之治,感觉战国之乱,祸害发源于民气不古,故而他们都想规复先圣时那等浑厚民风,故而各家学说,都说本身担当了先圣之学,故而讲学统道统。
子贡,子夏都没有学说留著后代,只能从别人只言片语中察起主张。
听到林延潮提到荀子这个名字,众士子心底一噔心道,果然有他。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