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下篇[第1页/共12页]
郑贵妃道:“林先生,莫非要本宫跪下来求你吗?”
林延潮点点头道:“此事能够交代秉笔寺人陈矩陈公公安排。”
“陛下若定要犒赏,请给臣身后一个良谥足矣。”
于慎行念毕后,群臣一并高呼请太子早登大位。
林延潮话说得虽是陡峭,但话说得掷地有声,一股决然不成摆荡之气,令郑贵妃不敢忽视。
“惊天动地事功必是如履薄冰踏过,不以小智小慧樊笼百姓,而施以忠孝大义管理国度,此二者皆你之长,而吾忖己未能有之。皇上是如汉文宋仁的仁君,你乃潜邸之师,正视十倍于吾,故你不必似我束手束脚,大可罢休为之。至于我留下的学说及徒子徒孙们,他日皆是你之臂助。”
但是感到最多的却不是沈鲤。
当时王恭妃太子母子二人本有无数话要说,但苦于郑贵妃的人在旁监督,王恭妃只能道了一句‘儿大如此,夫复何憾’。因而二人冷静泪流不言一句,直到王恭妃咽气。
另一个时空汗青上,王恭妃被郑贵妃软禁在宫中一向不能见太子,一向到了快临死前,群臣上奏,天子方允母子二人见一面。
说完郑贵妃朝一旁宫人点了点头。
“而臣本闾巷韦布之士,非匡扶经世之才,当国以来日夕兢兢,唯恐救过之不给。今荷先帝托顾之重,误蒙圣主倚任之专,实再尴尬大任,故去官归里,以耕读自聊余生。请陛下遵守先帝遗诏,遵守轨制,重用读书人……”
陈矩本欲上殿奏事,但见天子与林延潮氛围凝重,不得不退在一旁。
十九年仲春,诏拜礼部尚书。
新君仓猝起家道:“先生留步。非先生,朕焉能得太子位,焉能登大宝?朕如何谢也不敷以酬谢先生之恩,恳请让朕稍稍酬谢。封侯列爵,朕无不允也。”
郑贵妃闻言暴露感激之色道:“本宫当然信。先生寒微时髦肯替张文忠规复名位,又何况现在。令媛万金都不如先生一诺,先帝任先生为顾命之臣,是不会看错人的。”
但见昔日门庭若市的宰相府邸,本日却显得有几分冷僻。
初春时节。
林延潮先到屋子里见了林浅浅,但见她已将屋子大大小小都清算安妥。林器,林双也在一旁齐喊爹爹。
“林先生来了,朕等待已久,赐座!”新君满脸笑容。
十年,延潮探亲回朝,充日讲官。延潮好以掌故,法度,民生启沃帝心,时帝已隐然以公辅意属。
林延潮等大臣们则步行跟从在驾辇以后。
林延潮手抚后代,林浅浅亦迎上去道:“相公,你去官返来了?皇上恩准了吗?”
王安笑了笑,一副知无不言的模样:“田义已向陛下请辞,去南京为太祖守陵。”
驾辇终究抵至文华门,太子拾阶登台,林延潮等阁部大臣皆侧立摆布。
不久东厂提督孙暹,锦衣卫批示使骆思恭一起走进了殿内。
林延潮细心看去,不管从面孔身材福王都比太子更似天子,难怪天子更宠嬖他。
太子见此场景差点失措,待他平静下来,但不知说甚么。
“以往大行天子念贵妃之劳,不在知名之位号。臣体大行天子之志,亦不在非分之尊崇。若义所不成,则服从非孝,遵礼为孝,臣恳请太子,皇贵妃体察。”
“你大权在握时,切不成滥加朝廷恩情,不以世人之是非为是非,但又要适应民气,适应天下局势而为之。将来国度何去何从?不在于皇上,不在于你我,也不在于崇信诗书的读书人,而在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
卖烤番薯旁的报摊里正挤着很多人,但见穿戴长衫的,穿戴丝绸的,另有穿戴短衫的贩夫走狗之辈。
说完林延潮将一壶残酒尽倒入池中,然后与孙承宗道:“稚绳,你看此池外通水沟,再由水相同至小河,再由小河道至大江,最后归入东海。”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