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第1页/共3页]
李穆沉默了半晌,抬眸,对上高峤含笑的两道目光:“相公上命,卑职不敢不该。只是本日,卑职确无所需。若相公不怪,可否留后再赏?今后,卑职如有所求,必大胆求于相公。”
前些光阴,动静传来,持续了大半年的临川王兵变终究被安定了。最后一战,临川王不敌,被迫退守城中,城门被攻破后,临川王骑马逃脱,中箭跌落马下,追兵围上,乱刀将他刺死。其他附逆,亦悉数被杀。动乱了大半年的赣水流域,终究得以规复安宁。
杨宣缓慢地咳了几声。
高峤慰劳结束,心中毕竟一向挂念着那事,便道:“我那痴顽侄儿,此次幸运得以返来,听闻是被你军中一名为李穆之人于阵前所救。此人本日可随军回了?”
高峤望向火线。没半晌,见杨宣领了一人返来,近旁兵士,看向那人的目光,皆带佩服之色,主动纷繁让道,知那人应立便是李穆了。
他定睛看去,不由感到有些不测。
“相公谬赞卑职,卑职不敢当。卑职亦代先尊谢过相公。”
高峤面上含笑,打量了他一番,道了声免礼,随即上前,亲身虚扶他起了身,笑道:“你于阵前单身杀入敌阵,救下了我的侄儿,如此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古之孟贲、夏育,恐也不敢一争!我极是感激。我听闻你祖上乃盱眙李氏。我高氏与你父祖虽无厚交,但你父祖当年英烈事迹,我人在江南,也是有所耳闻,极是恭敬。”
壮汉早听闻高峤之名,却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仓猝上前,对着高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谦辞高峤对本身的奖饰,但对于父祖之事,显是非常恭敬,不予藏匿。
他这一句回话,看似平平,暗却很有讲究。
一片喝彩声中,高峤面露忧色,敏捷下了城头,舍马步行,出城门,朝着劈面道上正行来的那支雄师,疾步迎了上去。
日头垂垂降低之时,城门四周俄然起了一阵骚动,世人纷繁抬头望去,见城墙上方的城楼之上,除了站着先前那一排手执戈戟的甲兵,现在又多出了几道人影,都是朝廷官员的模样。
“高相公到了!”
“景深不怪,便是我的大幸!”
那黄须之人,便是出身于当朝三大侨姓士族之一许氏的许泌,当今许皇后的长兄。
城门之下,起了一阵骚动。
倘若没有超乎平常的胆色、武功,乃至于杀气,阵前两相对峙的环境之下,他又怎能够凭了一己之力突入敌阵,横扫八方?
高峤怎会要他拜了本身,笑声中,上前便将那人一把托起。
“伯父!”
年青武官向高峤行军礼,单膝下跪,气味沉稳:“别部司马李穆,拜见相公!”
但是面前这个随了杨宣而来的军官,看起来却还非常的年青,不过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剑眉星目,一身威武,法度沉矫,正行了过来。
丹阳郡城位于皇城建康之南,两地间隔不到百里。城池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建康皇城的南拱卫,常日便有兵士驻扎,加上时有来自建康的大人物走动,这里公众的动静,向来要比别地通达。
本日国舅许司徒领着军队到达丹阳,高相公也会从建康赶来,亲身迎犒有功将士。
江南百姓,现在大家都知江北局势严峻,敌强我弱,战事随时能够发作。丹阳郡城茶铺酒坊里每日坐着的那些闲人,群情最多的,便是羯胡如何如何残暴。据畴前北方逃过来的人讲,红发獠牙,状如厉鬼,至于生啖人肉,更是家常便饭。说的多了,未免大家自危,连夜间小儿哭泣,父母也拿胡人恐吓。提及现在正在江北广陵募兵备战的高氏,大家奖饰。提及趁乱造反的临川王,个个咬牙切齿。毕竟,国运已然艰巨,若再因临川王兵变雪上加霜,朝廷有力应对江北,到时万一真让羯獠渡江南下了,遭殃的还是是平头百姓。故得知这动静时,大家都是松了一口气。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