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崇祯十七年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8章 南中三贤相姜曰广[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姜曰广遂即跟从王彦等人,往官道走去,他边走,却又边说道:“老朽另有一事要费事国公,我有三位同亲老友,一个叫陈绪弘,一个叫宋应星,另一个叫宋应升,与老朽一同而来,现在去了农家买些吃食,还请国公派人接返来。”

“好一首,《诗经.王风.黍离》。”王彦与何腾蛟都是文人出身,听了歌声,顿时不由一阵赞叹,纷繁停下脚步。

王彦却没有歇息,他邀何腾蛟,会同十余员将领,骑马奔驰到雄师之前,他见官道两旁,有大片的水田,遂即说道:“何督师,可愿与彦一起看看湖北夏种,停止的如何?”

王彦听他们之语,才蓦地想起来,姜曰广乃是弘光朝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雄图,并称为南中三贤相。

现在史可法死于扬州,高雄图他杀于杭州,三相便只剩下姜曰广一人,而与他们政见反面的马士英亦不平而死,阮大铖降清仅一个月以后,也暴毙而亡。

一行人在田间转了大半个时候,根基体味武昌府的农情,遂即便决定返回到官道上,筹办催促士卒赶路,却俄然见田间走来一人,年约半百,道服方巾,从远处长歌而来。

在分开民夫与辎重以后,王彦雄师的行进速率,立马加快了一倍不止。

王彦闻却又是一惊,忙问道:“但是著《天工开物》的宋长庚呼?”

十几里的官道上,到处都是歇息的明军,他们或躺或卧,有的则走下官道,在田埂边的水沟里,痛快的洗把脸,喝口水。

湖广之地水网密布,良田浩繁,高傲明起,跟着苏湖之地开辟殆尽,转型为棉纺织丝中间,湖广逐步代替了苏湖,成为天下最大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也逐步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六月尾,太阳甚为暴虐,雄师行走了一个上午,实在有些疲惫,再加上时中午太阳正盛,王彦遂即便叫雄师歇息一个时候,再往前赶路。

夏种干系到秋收,而秋收又干系到来年的军粮,以是不管是王彦还是何腾蛟,都非常干系粮食的收成。

“姜阁老,能来助彦,彦欢迎之至也!”王彦赶紧说道:“此地不是相谈之所,阁老且随彦到路旁,我等坐下再谈。”

此地之前固然没有故国宫阙,稻田里的禾苗也是稀稀拉拉,但诗歌的感情却能够共通,特别是王彦本就是士人,心中有那么一股文人骚人的骚气,歌从半百老者口中唱出,他却很快体味到那种怀恋故国,心中哀伤到了心神庞杂的境地,哀思到难以下咽,欲哭无泪的感情。

姜曰广见此,点点头道:“如此甚好,老朽正有此意,不过山野之人,国公唤声先生便可,却不成再提甚么阁老。”

王彦闻语,微微一愣,何腾蛟却神采一变,他方才便感觉老者眼熟,等老者报上名号,才惊奇的上前道:“公怎会至此?”

自崇祯年间以来,湖广作为粮仓之地,却被张献忠、李自成轮番攻掠,到现在又有清兵祸害,出产力已经被严峻粉碎。

弘光朝的诸多人物,现在也都根基烟消云散矣。

何腾蛟与王彦的和谈,打下武昌以后,武昌四周的州府,大多要给他管理,以是何腾蛟脸上也是非常沉重。

当下一行人,便翻身上马,而后走上田间小道,见水田之上,绿油油的一片,但有的稻田里尽是禾苗,有的则充满了杂草。

士卒们得了号令,顿时一阵喝彩,三三两两,寻着树阴坐下,挥着树叶,当着扇子来去暑。

雄师上午出嘉鱼县,中午便到了普渡镇,到傍晚时分,就能赶到金水河边,歇息一夜以后,便可跨过金水河,进抵江夏城下。

相传此诗乃是西周灭亡后,一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高山,种上庄稼,庄稼富强,国已衰灭,墨客不堪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哀痛的诗。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首席军神    爱上你,躲不开的劫    我爹是皇上    山村养殖户的悠闲生活    我的炎炎夏日    变身之大力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