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崇祯十七年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 弱冠系虏请长缨[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竹林斥地的书院中,两百余名方巾道服的学子坐在各自桌前,看着一身铠甲的王彦,眼中尽是猎奇。

自耒阳北上的门路,因为有耒水之便,又有王氏备好的舟船,以是王彦两白天就到了衡阳城外。

王彦拜祭宗祠后,在耒阳歇息一日,而后便起兵往衡阳而去,不过此时在他的步队中,却多了二十多名王氏后辈

王朝聘有三子,大子王介之,二子王参之,三子王夫之,此中二子王参之死于大西兵之手,而王彦小王夫之十于岁,以是他与王介之固然平辈,但春秋上却相差甚远。

众对多学子忽闻词曲,不由纷繁一楞,但王彦已经接着唱道:“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当年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志士逾十万,高唱战歌齐参军。齐参军,净胡尘,誓扫建奴不顾身~~”

王介之亦道:“何督急于拼集一帮亲信班底,不消闯军,而是调派部属前去广西、贵州等地招募兵将,凑齐了一只三万人的督标、抚标亲军,但新募之兵,哪能与闯军比拟,其成果除了让闯军离心,就是减轻三湘四水的承担。今岁朝廷所征之税,每亩已经是往昔的六倍以上,湘民恨腾蛟,不下于恨土寇也!”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长沙,下衡州,本来世居衡阳的王氏家属,为避兵祸,南迁至耒阳。

王朝聘与王介之见此,不由面面相觑,而刚被他保举给王彦的对劲弟子谢道武,却已经双眼一亮,痴痴的谛视着王彦。

不觉之间,王朝聘便讲到了湖广总督何腾蛟,这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身上,“腾蛟奉便宜之命,招降闯军,本该加以任用,当有一番作为,但其轻信傅上瑞之言,一心架空闯军,而与章旷一起,以为用北人不如用南人,用外镇不如用亲兵,养望敌而逃之盗贼,不如养战得住脚根之南兵。想靠新募之军来弹压闯军,把握外镇,但究竟上,却既弹压不了盗贼,也把握不了外镇,反而破钞了楚地民力,使百姓离心。”

是啊~剃发换衣,北虏要亡我衣冠。

王彦分开耒阳之时,还与族中长老商讨,压服了王氏宗族,持续南迁到粤地,助他运营诸多买卖。

王彦先受一礼,而后才回礼,拜见王朝聘与王介之。

三人坐定,除了话旧以外,身为士大夫,不免忧心国事,随在不知不觉间又将话题拉回到眼下局势上来。

此时他得知楚地实在环境以后,心中又有了一丝愁闷,明军内部如此离心离得,那何腾蛟同堵胤锡策动的攻伐湖北之役,恐怕将不会那么顺利,乃至还将有失利之伤害。

这时王彦心中有了苦衷,在衡阳便待不下去,王朝聘知王彦之意,也晓得他远本是想请他与王介之出山,只是他二人都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之人,没法帮他出运营策,但却为他保举了一名对劲弟子,衡东人谢旷,字道武,帮他参赞。

王彦本是想请王介之出山,帮手于他,但瞥见他的年纪,怕是受不了疆场上的驰驱,恐怕只能作罢了。

这歌声与曲词仿佛有一股魔力,让书院中的两百名学子,完整沉浸在此中,哪怕王彦的歌声并不那么动听,但此中的感情和家国情怀,却打动了他们,使他们的内心,仿佛遭到了呼唤。

对此王彦不好回绝,随承诺下来。

张献中入川后,一部分王姓族人迁回衡阳,但大部分却留在了耒阳。

王彦听两人之语,随知招安顺军之事,并非像朝廷邸报上所言的那么顺利,而湖南的局势也并非他之前想的那么悲观。

王彦分开书院时,王朝聘将书院两百余名弟子调集起来,要求王彦给他们讲上一课。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剑道第一仙    鬼医神农    妃常嚣张:毒医大小姐    他的情深似海    小姐姐,你也不想在末日挨饿吧?    偷心总裁吻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