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士衡,救左懋第[第1页/共3页]
一番衡量利弊后,王彦决定还是干上一票,一是因为他们急需补给,二是因为他们人数比清军多上三倍,三是他感觉被拘押的官员身份不会普通,值得冒险一救。
他们本想南下淮南,去投史可法,可和托欲杀王彦而后快,对山东义兵恨之入骨,在南下之路上安插了重兵把手,无法之下,他们只得带着王彦流串到北直隶一带。
昏倒不醒的王彦被刘顺等人护着,跟着义兵一起东躲西藏,厥后秦尚行、郭把牌等人前后被清军扫灭,世人在山东也待不下去,便决定分开山东,另寻前程。
这时王彦听了刘顺的话,不由皱眉思考,北直隶一马平地,如果不能全歼这支清军,一旦行迹透露,他们极有能够又将面对一场追杀,但是用三百多人看押的数十名大明官员,却又引发了他的兴趣。
使臣答道:“我朝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复为先帝发丧成服,今吾等赍御书来称谢。”
探子恰是刘顺,而长衫男人天然便是从青州遁走的王彦。
行至京师,北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庭将他们安设在鸿胪寺居住,派兵严加防备。
清兵们或躺或坐在路边,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悠然喝水,正安逸间,一片箭雨袭来。
“公子有令!莫放走一人,给吾杀啊!”
青州一战,义兵攻破了清军北大营,烧了和托多量物质,还抢走了很多战马,让和托非常脑怒。
林里的人马也没想到会遇见一股清兵,北直隶一马平地,如果被清兵马队咬上,那他们多数是凶多吉少了。
此时的一千义兵,与保卫青州城的赵军已经不成同日而语,他们历经大半个月的奔逃,与清兵比武数十次,固然一向被追着打,可却练就了一身临战的本领。
多尔衮得了他的密奏,顿时大喜,随调派大学士詹霸带领四五十名马队星夜南下,在十一月初四时,终究在沧州南,将使团步队赶上。
早在六月十六日时,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时,便上奏多尔滚,“若虑张献忠、左良玉首鼠两端,则有原任镇臣陈洪范能够招安。臣子起龙乃洪范婿,曾为史可法标下参将,彼中将领多所亲识,乞令其赍谕往招,则近悦远来,一统之功可成矣。”
多尔衮很快同意了对陈洪范实施招安,便令降将唐起龙于北使团必经之路等待,偷偷与陈洪范相见。
清兵刹时就在一片惨叫诽谤亡数十人,这顿时便引得步队一阵混乱,那詹霸乃是文臣,那里见过如此场面,差点就直接吓成脑瘫。
弘光朝派陈洪范为北使要员,本意是考虑到他久经行伍,且与吴三桂有旧,便于联络,却不知他早已有了投降清庭之意。
对于危急,路边歇息的清兵全然不觉,也不怪詹霸粗心,此地离沧州不过十里,他如何能够想到,有人会如此大胆,在此偷袭咧。
左懋第见清庭毫无和谈之意,便退而求其次,欲拜祭崇祯天子,可刚林却决然回绝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烈天子活时,贼来不出兵,烈天子身后,拥兵不讨贼。烈天子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奠。”
俄然一声呼喊,将左懋第的目光从苦战的义兵身上拉返来,看着不远处一提刀男人,顿时惊奇道:“王士衡!”
步队行进在北直隶境内,这里是清军节制的地区,不消担忧安然,领队的詹霸便让步队歇息下来。
弘光君臣企图明、清分境而治,弘光为叔,福临为侄,多少要给老迈帝国留些面子,可此等设法又是何其老练。
弘光帝令诸部长官商讨,或言“以两淮为界。”高辅雄图曰:“山东百二江山决不成弃,逼不得已,当界河间耳。”马辅士英曰:“彼主尚幼,与陛下为叔侄可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