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第1页/共3页]
到了县城,余喜龄调剂了作息时候,豆腐还得是半夜做,不过早上做好豆腐后,她跟余喜华一块儿出摊,九点钟早市过了,姐妹俩再骑着单车去县城的家眷区叫卖,大抵十点摆布就能卖空,吃完午餐再歇息。
“好嘞!”余喜龄满满地又给盛上一碗,加满了糖。
这些都是在往好的方向生长,凡是事有两面,此消彼长,余喜龄担忧有些事情会不受节制,往坏的方面熟长,辟如老两口的身材状况。
“好喝,这一毛五是有点贵了。”大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好喝是好喝,一毛五一碗顶得上个大肉包了,“给我切两块嫩豆腐。”
夺目大娘横了余喜龄一眼,又笑了,“真是一点利都不让,一毛五,用我本身的碗。”
摊子上的事情都撸顺了,余喜龄就揣摩着方法老两口去病院,余奶奶忍痛偷偷吃止痛药的模样,一向存在她的心底,特别是上辈子余奶奶没两年就熬不住过,以后余爷爷也没多活几年。
“家门口我给摆个门板,我和你奶奶守着。”余爷爷也揣摩着,去黉舍送豆腐,只要十点半前送到,他隔一天跑一趟,一点也不累。
余喜龄笑着点头,剩下的豆浆就由她们几个朋分了,再一人添了一勺满满的白糖,趁便定好了明天的量。
不过打大娘走了后,买豆浆的人就未几了,好一会才气卖出一两碗,大多数问了问代价摇点头就直接走了,有那一毛五分钱去吃个包子多实在,这时候的包子便宜个大,一个顶饱。
最好余喜山也跟着搬过来,县城的教诲资本如何说都比镇上的要好,余喜山上辈子既然能后继发力考上大学,应当还是有天赋在的,不过被余建国迟误了。
刚重生的时候余喜龄对上辈子的事耿耿于怀,她心眼小,只装得下余喜安一个,但民气不是铁打的,上辈子兄妹多年不是没有豪情,她也不忍心让余喜山再走上辈子的老路。
余喜龄点头包管必然会定时充足地来摆摊,这几个婶娘大妈才相携着谈笑分开,走时还捎带了几样余喜龄摊子上的香干油豆腐之类的。
要不是他对峙,余喜龄都想把送豆腐的事和余喜华承担下来。
刚在路上吃了个包子恰是口渴的时候,大娘也没客气,接过碗吹了吹,差未几时谨慎地喝下一口,浓烈的豆香瞬时涌入口鼻,口感顺滑没有半点颗粒感,大娘咂吧咂吧嘴,三两口就喝完了一碗。
“明早记得要来啊,我孙子赶着上小学呢。”夺目大妈临走时还叮嘱余喜龄。
余二婶和这期间的大部分妇女一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一辈子围着男人灶台转,赢利都是男人的事儿,她有男人有儿子,独一的女儿也能挣人为,她管着家里的财务大权,大钱没有,小钱向来不缺,余喜华做工的这段时候,手里另有了些闲钱去搓麻将,压根就不肯意出来做夫役。
不能贪婪不能贪婪,余喜龄警告本身要一步一个足迹,如许才气走得结壮。
余喜龄笑眯眯地给客人称了油豆腐,把钱塞进三轮车肚的木屉子里,“真的。”
这些年她实在一向是看不起徐招娣这个妯娌的,没本领拿不住男人,才要本身辛苦挣钱。
大娘的几个后代媳妇都是双职工,她才四十来岁就内退下来带孙子,日子过得好,之前在省会带外孙时豆浆也没少喝,晓得这东西对人的身材好,并且省会的也确切不如这小女人的味道香浓,取出豆腐和两碗豆浆钱交给余喜华,笑道,“你们姐俩小小年纪做买卖不轻易,大娘不占你们便宜,再给我来一碗,我得给我孙子带一碗,我家就在市场背面,碗等会给你送返来。”
头天早晨余喜龄问过余二婶,有没有设法来县城摆摊卖豆腐成品,货她这儿都是全的,又是亲婶婶代价好说,就是先拿货后给钱也没题目,可惜余二婶直接就回绝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